欧阳修:寂寞沙溪冷
一句“庐陵欧阳修也”,让世人尽知他缱绻不去的故园情怀,一块冰冷的石碑却在默默诉说着一段伤情的历史。

一句“庐陵欧阳修也”,让世人尽知他缱绻不去的故园情怀,一块冰冷的石碑却在默默诉说着一段伤情的历史。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的六月二十一日,四川绵州军事推官欧阳观的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了,这个寒俭的家庭上下充盈着喜气。而数千里之外的江西永丰沙溪村,照样是群山静静地立着,溪水潺潺地流着,只有偶尔的一两声鸡鸣犬吠,啼破山村的宁静。自从欧阳观兄弟的外出做官,这里越来越少关于他们的消息。

欧阳观的职责是负责审案定刑。他宅心仁厚,凡是死刑的案子都要反复核实,尽量做到留人一命,心无愧怍。不幸的是,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亡故。小欧阳修一身缟素,怯怯地偎在母亲的怀里,护送父亲的灵柩一路哭丧而归。那一次,故乡沙溪留给他的,只是一座坟的记忆,和一个一生中不能忘怀的地名:泷冈。

丧事完后守孝期满,欧母郑氏不得不带着儿子远奔随州,去投靠在那任职的欧阳修的叔父。孤儿寡母,寄人篱下,其境况不说凄惨,也堪寒苦。由于父亲为官清廉,死后没有分文遗产,家贫得连笔墨也买不起,母亲只好以芦荻作笔,画地教子。为了乞禄养母,欧阳修凭着“枕上、厕上、马上”攻书的勤奋与执着,经历两次落第的挫折,终于天圣八年(1030)得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

北宋的文人,最得风流。年轻时的欧阳修,少不了与同僚诗酒唱咏,狎妓悠游,写过不少浓词艳句,闺情蜜语。最著名的一首是《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然而,这只是欧阳修人性中的一面,当他立于朝堂,言及政事,却又彻底换作另一个人。

欧阳修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谏官,为了扶社稷、正士风、恤百姓、掖人才,他上言无数,表现了他既忠且直的铮铮铁骨。史书说他“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陷在前,能发之而不顾。放随流离,至于再三。”

一部宋代史,就是一部折腾史。北宋在“改革”与“保守”中内耗,南宋在“主战”与“主和”中消沉,文人士子夹在其中,颠扑不定,人格互见,若一生不遭几次贬,还真不能算是个人物。

欧阳修的第一次遭贬是因保护和支持范仲淹对时局的看法,作《与高司谏书》。高若纳读后决意报复,不怀好意地将欧阳修的信转呈皇上。尖锐的言辞让皇帝也把脸拉得很长,一道圣旨将欧阳修由馆阁校勘贬为了夷陵县令。

第二次遭贬是在实行“庆历新政”后,保守势力引用“朋党”之说在朝中大造舆论,诬陷范仲淹等人结党营私,搞小圈子,图谋架空皇上,要求罢免革新派的职位。欧阳修被这些无耻小人的阴谋伎俩激怒了,写下《朋党论》以作反击。但宋仁宗还是罢免了杜衍、范仲淹等四人的官职。小人顺势借欧阳修的亲人犯罪下狱牵连欧阳修,将他从龙图阁直学士降为滁州知州。

第三次是在宋神宗继位后,一些政敌想把这位忠介耿直的老臣拉下马,诬蔑欧阳修与长媳有染。这一次欧阳修先被降为观文殿学士,后相继外放亳州、青州、蔡州。

这样起起落落的反复折腾,令欧阳修深深感官场险恶,人心叵测。政敌的一再打击就没有让欧阳修打过退堂鼓吗?厚颜无耻小人的栽赃陷害就没有让欧阳修学会躲闪吗?皇帝的喜怒无常就没有让欧阳修想过投其所好吗?有,但这样的念头总是一闪而过。因为他首先是一介文人,而不是一位政客。

因为是文人,所以他单纯、清高、正直、善良,把品行操守看得胜过功名利禄;他专注、痴迷、浪漫、热情,把生存逆境置换成优美的诗文;他忠诚、执著、坦白、刚烈,把国家利益超越于个人的命运。文人的心灵是澄澈的,温暖的,充满爱意,由此及彼的,如果不改变,那就注定坎坷碰壁,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欧阳修人生最惬意的阶段,是在知滁州、扬州、颖州的这些年。因远离庙堂是非之地,为官一方,宽简施政,颇为自得。在滁州,他以“醉翁”自况,与民同乐;在扬州,他建平山堂,乐得做个“文章太守”;在颖州,他更与西湖结缘,萌生“终焉之意”。也就是在颖州任上,含辛茹苦一生的欧母病逝,不久,他的终生盟友范仲淹逝世,与自己生命攸关的两个人的离世,让欧阳修顿感苍凉憔悴!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退居颖州,回到这个让他快乐又伤感之地。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富贵荣华他看淡了,声名显位他看破了,世情冷暖他看透了。政治的无情让他更加感到亲情的无价。人老思旧啊!他时常想起宅心仁厚、两袖清风的父亲,想起画荻教子的母亲,一晃又有十多年未回乡祭祀了,泷冈之上,父母的坟茔该是荒草萋萋了吧?母亲病逝那一年,他从颍州护送灵柩连同第一任夫人的遗骸回乡与父安葬,回到沙溪住了两三个月,后因岳母的去世匆匆北返,那是他成年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到故乡。如今自己行将就木,却身寄异乡,归家无望,这怎不令他悲从中来,夙夜兴叹?!于是他起坐披衣,展纸提笔,就着昏黄的烛灯,以泪和墨,戚然写道: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这就是《泷冈阡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韩愈《祭十二郎文》、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齐称,“动人悲戚,增人涕泪”的绝妙至文。欧阳修将《泷冈阡表》撰就后,又亲自书丹,制成一碑,碑正面刻《泷冈阡表》,背面刻《欧阳氏世系表》,字皆正楷,端庄劲挺。在文学上,欧阳修是一代宗师,但盛名之下是他内心的岑寂,从《朋党论》到《醉翁亭记》到《秋声赋》再到这篇《泷冈阡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欧阳修走向了风烛残年,一颗匡主济世的雄心走向了感叹与悲怜。所以,他常借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守着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做个逍遥的“六一居士”。

对于书法,欧阳修是很看中的。他刚中进士时,在友人家中看到同年进士石介的字,写得随意难识,他气不打一处出,说这是无古无今啊!之后致信石介,劝告他作字不可务追怪异。石介不以为然,说写字嘛能传圣人之道就行,何必在意好坏?欧阳修愤然复书,大有训诫之意:“书虽末事,而当从常法,不可以为怪……凡仆之所陈者,非论书善不,但患乎近怪自异以惑后生也!”石介就此哑口无言。

话虽这样说,但毕竟书为小技,壮夫不为。立功、立德、立言从来都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欧阳修为此穷尽一生。直到晚年,该做的事都做完了,他这才重拾起年轻时的兴趣,开始玩起笔墨来。

书法成了欧阳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集18年的心力搜集的古代金石拓片,极大地提高了他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因(李)邕书得笔法”,“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苏轼语),敦厚中见凌厉,字里行间透着金石气息。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在他的眼里,学书是一种有益的消遣,是人生一乐。比照他与苏轼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窥见宋代尚意书风的端倪。高人自有雅趣,他把写字当成一种修养和休闲,用手中的一管毛笔,修身、修史、修社稷,写诗、写词、写散文,养清、养正、养心性。他不在意自己的书法能否流传千古,要的只是一份心灵的慰足与自适。

如今,在沙溪冷冷清清的“西阳宫”里,还能看到《泷冈阡表》残碑,那笔笔不苟的小楷将一个游子对父母的思念镌在了无涯的岁月里。熙宁五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66岁的欧阳修在颍州逝世。他曾七次奏请朝廷,请求回洪州(南昌)任职,只为能离故乡近些,离父母的坟墓近些,但都未得朝廷应允。由于欧阳修曾官至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地位相当于副宰相,按制度只能葬在离京五百里之内的地方,他落叶归根的夙愿最终未能实现。

一句“庐陵欧阳修也”,让世人尽知他缱绻不去的故园情怀,一块冰冷的石碑却在默默诉说着一段伤情的历史。苏子词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当年欧阳修阅完他的试卷,说:“此子日后必胜我,老夫当让他出一头地。”一对惺惺相惜的师生,在政治的风波里也有了一样的命运。

冷,总是和寂寞相关。其实,冷的也不光是沙洲或沙溪,更是欧阳修、苏轼这类文人的傲骨和灵魂。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