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探访沙溪镇河下古村
2016-10-31 08:5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岁月是位从容淡定的魔术师,他用神秘的道具将历史的经典轻轻遮掩,若干年后,在人们不经意间掀开历史的盖头,还经典以素朴容颜。

我是永丰沙溪镇本地人,自懵懂少年到意气青年,曾无数次路过河下古村,像众多赶路人一样,从未意识到应停下匆匆的脚步,追寻这千年古村的昨日繁荣。

国庆假日,我与几位朋友趁着喝喜酒前的间隙,穿过熙熙攘攘的沙溪圩,迎着习习凉风,徜徉于沙溪镇河下古村,盘桓于古建筑群,探寻一个个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河下古村历史悠久,世居李氏,人才辈出。有南宋末年在河下起兵抗元的李贵三兄弟,有清朝闻名于江西学政的李永陞,清嘉庆年间被朝廷封赠官职的李自馨、李章楫和李光炳等,有名有姓居官赐职者数十人。

历史遗存昭示昔日繁荣,现存古井、池塘各一口,三孔玲珑桥一座,大夫第一座,营前旧第一座,敦本堂、思成堂、思敬堂、惇庸堂、世衍堂等高大建筑八栋,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门楹匾联颜柳体,古建筑体现了古庐陵风格。

沿着沙溪镇政府外墙一逼仄通道行走二十余米,右边一高大门楼,门楣上书“营前旧第”四个大字。相传南宋末年,元军南侵,河下村志士李贵、李贯、李赏三兄弟响应谢太后之诏,在沙溪河下、君埠空坑等地振臂一呼,响者去集,与末代丞相文天祥一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不顾身抗击来犯之敌,苦苦支撑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后经文天祥引见谢太后,李贵等人诏封为类似宫庭卫士的进义校尉。官职虽小,但民族大义可嘉。李贵因在沙溪河下等地安营扎寨,团练乡亲勇士,此村故名沙溪营前李氏。由此,河下李氏族谱翻开了精彩的一页。

穿过营前旧第,经过惇庸堂,我们来到了思敬堂。思敬堂也是一高大院落,抬梁式架构,原有藻井、棂窗等雕刻精美,左墙壁钉挂古村文人赞美沙溪古镇的八首古诗和讴歌古村四景的同题诗十二首,右墙壁钉挂思敬堂简介和清帝褒奖古村先贤的诏书二则。相传李章楫为供奉其祖李志镐,以数百金购得他人住宅为祠,命名“绎思堂”,取寻绎追念之意,后更名为“思敬堂”。李章楫虽被封赠相当于六品官员的儒林郎,但在乡人心目中,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在于与叔父李自馨、堂弟李维琦等人捐千金重修西阳宫内的文儒读书堂,并在西阳宫右侧扩建了书院前栋,合称为泷冈书院,作为一乡义学,弘扬欧公气节,繁荣一方教育,培养后代贤良。

清朝和民国时期,重视耕读传家的河下古村人大兴教育,先后办了成城学校等多所义学,吸引方圆百数十里的学子,培养的教师占西阳宫文儒读书堂教师总数一半以上。

思敬堂前是河下古村四景之一的“莲塘印月”之莲塘,莲塘无莲,水面宽阔,如铜镜般映照古村。莲塘的另一端是思成堂,为李自馨追念其父李志禄所建。思成堂前是宽阔的三孔玲珑桥,桥的另一端则为李永陞所建培风楼,现仅存阁楼一角,难以想见当年巍楼模样。

相传李永陞在他所居之旁作巍楼,前襟泷江,后枕冈峦,左右映带瓦屋,茂树参差,而且虚阁玲珑四达,令花鸟蜂蝶云集,穿桥而过,春夏之时,携子读书其上。楼高温凉,清风徐来,通读经典之余,李永陞还时时赋诗赞美家乡的美景,现存沙溪古镇八景诗共八首。李永陞不仅以其德闻名于江西学政,被朝庭奖于“旧德清芬”四字匾额,还演绎了一段“课子成名,爷孙同窗”的佳话。

从培风楼往回走,沿着贯穿古村的鹅卵石小径,我们辗转经过敦本堂、世衍堂、大夫第等古建筑,古老的建筑向我们讲述着河下古村人御敌寇、建义仓、办学校的故事。房屋古旧,有的已显破败,但古村人崇文正气的故事犹如古村那口泉眼鲜活的古井,让游人驻足流连,思绪穿越历史时空,对接古村的热闹与盛况……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