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古桂花树
他感慨地说:“人民群众才是工农革命军真正的甘泉,并且是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源泉……” 东源古桂花树下的泉水渗透了桂花树的精髓,水却是甜的,还带着淡淡......

 

◇尹小平

夏秋之交,我们来到井冈山市荷花乡东源村,探访那棵立如巨亭的古桂花树。此时还是农历七月,但满树的桂花已经星星点点绽放,香气沁人心脾。

桂花树下三五户人家,黄、刘、魏三姓。对于聚族而居的乡村,这里显然是荒僻的迁徙之地。如果不是这棵古桂花树,东源即便是路过的行人也不会多觑几眼。

荷花乡扩建新街的绿化树便是桂花,瘦瘦的,矮矮的,蒙了一层灰。玲珑小巧、花细香浓的桂花树是一位娇小的江南女子。此刻,仰望东源的古桂花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桂花树吗?树根突兀、苍劲,鹰爪般抓牢大地;主干粗壮、坚硬,胸围90厘米;枝干虬曲、斜伸,覆盖村头古井;枝叶墨绿、繁密,似是一座堆珠叠翠的小山。

远处乍看,东源古桂花树就像一棵高大的古樟,谁都不会意识到竟是桂花树。浓密的桂花叶油绿如墨,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东源古桂花树,我没见过比你更古老更高大的桂花树。

高大无朋的东源古桂花树是一个奇观,而更奇的是,古桂根下竟然冒出了泉眼。清泉漫涌,汩汩不绝。当初,这里或许并无泉眼。桂花树纵横交错的虬根拼命往地下钻,于是泉水顺着树根往上冒,形成了永不枯竭的泉眼。桂花树得到了清泉的滋润,长得更茂盛了。更何况背倚青山的东源,藏风得水,茂林修竹,是个生息极佳的宝地。桂花树得此地利,由原本低矮的灌木出落成参天乔木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说,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仲夏,东源荷花始祖黄世江捐资在桂花树下掘井,供当地群众饮用。虽经200余年,但井水依旧汩汩而涌,清澈甘甜。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茅坪进发,途径古桂花树下的古井,驻足饮用,久久不愿离去。他感慨地说:“人民群众才是工农革命军真正的甘泉,并且是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源泉……”

东源古桂花树下的泉水渗透了桂花树的精髓,水却是甜的,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一位农妇挑着水桶在泉边汲水,一勺倾泻,如玉液琼浆,在古桂花树下生活的村民有福呵。

“枝生无垠月,香满自然秋。”桂花香被誉为“天香”,那是月光的气息,清雅、高洁。张九龄《感遇》诗云:“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春兰秋桂,志洁行芳,那是文人无限景仰的君子之风。

在科举取仕的社会,攀仙桂,步青云,是书生梦寐以求的。据说,这棵古树下居住的黄氏家族,先后高中三名进士、两名举人。清代进士黄元老及第诗云:“桃花先透三层浪,月桂高攀第一枝。”朝代更迭,人事代谢,岁月如烟。东源的古桂花树却独自默默地留存下来。桂影婆娑,如云似雾,那是千百年来皓首穷经的古典书生一个沉酣未醒的大梦吗?

荷花乡素有“碧云文章”之誉,乡间崇道风气也浓。落魄书生从经冬不凋的桂花树看到希望,修道之士从婆娑的桂花树影眺望仙界。桂花更是点缀中秋佳节的尤物。月桂盈亏,人间离合,谁不渴望团圆?一轮圆月下,喝桂花酒,品桂花饼,亲朋相聚,真乃赏心乐事。桂花,寄寓了多少情思,多少意蕴。

东源的古桂花树呵,经历无数世事沧桑,依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桂花婆娑,似在低声絮语。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