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笔如椽写春秋
宁世忠,笔名月满楼,70后,全国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其作品多次被国内画廊、酒店、茶楼收藏,被誉为陶瓷行业的“儒商”。

原标题:援笔如椽写春秋 ——宁世忠书法赏析

         

      

宁世忠近照      

宁世忠,笔名月满楼,70后,全国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其作品多次被国内画廊、酒店、茶楼收藏,被誉为陶瓷行业的“儒商”。

“百事可弃,唯书法不能弃。”这是宁世忠对书法痴迷太久,用情太深的感言。二十多年来,他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每日下班后最少临池2小时,多则5小时以上,并大量研读历代书论,背诵背临孙过庭的《书谱》,以此承接领悟经典秘传。他的书法由小篆入行,出颜,柳帖。平时结交书画界的谭立军、刘红军、郑晓明、龙学昌等老师为友,学到不少技法层面的精髓,自成一格。

从书法内容的选择即可看出,作者有性格,有情怀。“不泥古”“天然”“归于平淡”“从容”“定”“和”风骨,如此等等,带有明显的选择倾向,反映出创作者对“天然”“平淡”“从容”等内容的偏爱;“慈母”“百德惟孝”“厚德”“敬畏布衣”体现真性情,“文化如海”“文化如山”“文治”“昭文”“国泰民安”彰显大情怀。这些少字数书法,多作榜书,往往四尺整纸书写一二字,这就要求书写者对宏观布局有整体的把握力。通观这些作品,往往不假雕饰,信手写来,俨如一个个木讷的尊者,话不多,而性情自出,天然独具,神完气足。平实从容是一种大情趣,这种情趣还表现在对书写速度的把握上。无论多大尺幅多少字数的创作,宁世忠都驾驭得较好。其书多以行书面出现,有的尺幅达数米,书写百余字,犹如一位长跑运动员,不紧不慢,毫不懈怠。这样的作品看起来无多少起伏,但体现出一种平和自然的性情。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艺术制作不能任情而发,需要用理性尺度去约束情感。他提倡“气足以与万物相应而无所阻,曰动。气守乎中而不过乎则,曰静”。不激不厉,动静相生,方为上乘境界。宁世忠书法是遵循这种创作规律的,是内容与形式共同构筑的艺术境界,是感性与理性交融状态下的结果。他大笔如椽,从容挥洒,讲究性情的张扬,又不斤斤于细节的雕琢,整体营造出静穆庄严的浑厚气息,其中又不乏情畅灵动的笔情墨趣。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言:“写字者,写志也。”书家的笔墨,是对其心志、性情与生命感悟的表达。线条的起伏、顿挫、流转、衔接,并非简单的恣意发挥,而是基于书者对生命个体自然情性的体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社会责任的认同,从而传达出一位当代文人所具有的不囿于小我的情怀与境界。在虚实、浓淡、枯湿、藏露等笔墨元素中,不仅传达出宁世忠对书法主体的体验和考量,更表现出他对传统哲学的思考与表达,这就是在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对立中彰显中国书法知黑守白、和谐统一的诉求。书家寄情寓理于笔墨,以抽象的书写营造情境,来表达心中的情感与思想,最终达到对物我两忘精神境界的恒久思考。

宁世忠的作品,多庄严,少花俏;多廓大,少局促。这首先源于作者对内容与字体的选择,其次是对整体格局的把握。长篇作品如毛泽东词《沁园春·雪》《祝新郎·读史》等,通篇一行,自右而左,横向连绵,强化左右之间气息的连贯,笔墨线条所构筑的空间仍然十分疏朗,所形成的气象亦不失宽博雄浑,这种布局可以视为长篇大字榜书形式的可贵探索。

艺术境界的营造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成与手段,在一定的创作状态中完成。宁世忠钟情于书法,致力于书法艺术形式的探索、艺术手段的掌握;同时,他将书法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他选取了大量关于文化的词句进行创作,表现出一位文化爱好者、传播者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存状态的认知,反映出作者对时代文化的追求。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