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晨钟暮鼓融诗韵
2016-09-25 09: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原标题:晨钟暮鼓融诗韵 ——泰和名景诗话

     

紫瑶山山门

     

快阁     

泰和县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文鼎盛,英才会萃,思想文化多元发展,其中宗教文化也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一千多年来,这片土地上曾经哺育出刘过、杨士奇、曾安址、罗钦顺等很多名士大家,也吸引了不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钟情于这片土地。

公元1081年(宋元丰壬戌)黄庭坚轻车简从来到泰和县碧溪镇清泉寺,见崇山峻岭之中、茂林修竹之间,涓涓溪水汩汩流淌,层峦庙宇绿树掩映,便尽情欣赏这美妙景色,不觉天色已晚,但返回县衙又路途遥远,于是就地投宿。黎明时分清幽的环境中飘荡着几缕悠扬的钟声,使他诗兴大发,挥毫而成《宿清泉寺》: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滞,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上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峦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而且第二年黄庭坚又到清泉寺住宿一晚、题诗一首。

据光绪四年《泰和县志》(1878年)记载,泰和县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就建有寺庙道观,1700多年来,很多文人墨客与该县寺观有深厚渊源,留下大量优美诗文、传奇佳话。

紫桐院,是泰和县有据可查的最早佛教寺院,在云亭乡荡源(古地名,属云亭乡29都,在今上模乡、冠朝镇交界处),孙吴赤乌三年建(240年),唐天成、宋治平两修,元时邑士曾福可,削发为僧,更名行满,得宠于元武宗、仁宗。赵孟頫奉旨为之书功得碑。崇道观,在今禾市镇禾院村,是泰和县最早的道教宫观,东吴赤乌年间建,宋治平中赐额,明洪武中期重修。1700多年来,该观道风始终没有中断,至今依然有古建筑,有守观的道士。

唐上元元年(674年),在“县治东百步”建有一寺,宋治平二年(1065年)敕改“普觉寺”额,宋元丰中,有持真宗、仁宗手迹30轴者临寺,僧楚金、惠恩建阁藏之,左有钟楼,右有圆通阁。宋、明先后铸钟。明朝翰林院侍读梁潜有铭。内阁大学士、《永乐大典》主编,吉水县人解缙“题泰和普觉寺壁”,为壁上的山水画题诗:

曾生画水真是水,乍见即有风云随。神间意静看渐远,以手摩拂生惊疑。浙江桥头坐几年,彭蟲浪分花朵朵。归来都却青屏壁,宝藏四围惊霹雳。苍茫雾雨散不尽,白龙卷水当夏日。始知曾生古来少,我闻宝藏声粼粼。并刀欲剪且未剪,怕有仲尼来问津。

梁潜还有《龙城寺记》(龙城寺该县在万合镇,元延祐中建,明洪武元年重修),文中充满诗情画意:“微雨初止,涧吐白云。谷畅异芳,绿树引风,飚然满襟。笑读既洽,樽酌亦勤。及夫夜久,而天旷明,日出东方,万籁之声如奏簧琴……”

泰和古县治周边曾有不少寺院,文人墨客总是超凡脱俗,爱好寻幽探景,赋诗作文畅舒情怀。县城西郊有座首山庵,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有诗:

妙高峰顶天,从来象外悬。不知三月雨,会补几湖烟。尔可收衡茗,吾当寄惠泉。青原师笑否,此句已流传。

位于城北的跨牛庵,黄庭坚记有“跨牛庵铭”:吉州泰和县普觉禅院,其东北皆修竹,长老楚金开息轩与竹间,余作县时尝谓金为我结草。庵于城北,金方经营,经藏。未暇也,他日庵成予已去,金知予随食于四方,不能有是庵也,则名曰“跨牛”,而乞余铭。

还作诗一首:

古来梦幻当相续,天地茫茫有形梏。生事不逢随眼前,世间何事非蕉鹿。跨牛庵前芳草绿,直上青天放黄犊。机锋禁署腾玉霄,风流太史黄山谷。

今澄江镇橘园村龙门附近曾有座观山寺,黄庭坚诗:

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横溪赤槛桥,一经入松竹。野僧如惊鹿,遁堂见灯烛。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览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平生潇洒兴,本愿终澜谷。世累潮逼人,如垢不溃沭。已成老翁为,作吏长碌碌。

范仲淹之孙、朝靖大夫范正国也光临过观山寺,而且即兴赋诗:

秋日淡平野,秋风吹客衣。驾言适西郊,篮舆穿翠微。观山隐精舍,籍甚涪翁诗。谒来访陈迹,古木蔽柴扉。

古城寺在三十九都,梁李迁仕筑城处(在今塘洲镇小溪村附近),唐上元间建,宋治平间修,元末兵毁,明洪武初重建。刘魁诗咏:

萧散性林泉,清幽多寺观。物理付鸢鱼,吾道随重冠。无我乃为虚,有心即成玩。雨久必成霭,日中自然干。天地自盈虚,愚知皆明璨。

明朝著名理学家、吏部尚书罗钦顺为龙福寺(在上模乡,宋治平三年即1066年建)题诗:

括囊笑杀万缘空,鲈鸡起诚何匆匆。男儿一身佩宇宙,万亿劫后座相逢。神交语了未可终,金鸡飞出扶桑红。静巷道人正结夏,赤脚攫踏峻嶒峰。邀我题诗观明月,如此风流何迁公。元末明初泰和文人王沂咏沙村镇太宁寺(宋乾道二年即1166年建):

平日爱山被山误,兹游况值青春暮。花满凌空安客楼,草述前日寻仙路。月下呼龙雾雨扉,云中奏乐天风度。诸贤竟夕思飘飘,秀句多因有神助。在今冠朝镇杨村曾有座罗仙观,明弘治志记载:“唐高宗时建,元大德修,明永乐、成化间相继修葺”。葛敏修诗云:

罗仙一去二百载,马跃飞桥今尚存。鹤驭不为缑氏岭,桃花空出武陵源。千年光景驰驹隙,三溪波涛透禹门。欲见此翁论此事,夜深无梦入壮魂。

紫瑶山是泰和县乃至周边县市的道教名山,晋永嘉年间(307年—313年)有名道士王子瑶在山上建白鹤观、开炼丹池、设“净化文坛”,诵《黄庭经》,修练48年后,传说王道士成仙升天。后人为纪念他把该山改名为“王山”。后来又因为几名道士在山上修练有成,该山先后更名为“匡山”、“紫瑶山”。风景秀丽气势恢弘的紫瑶山,融儒、佛、道于一体,山顶有白鹤观,山腰有罗汉寺,山脚的“匡山书院”创办于后唐,是我国古代由民间创办的最早书院之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长期以来,无数文人骚客来到紫瑶山,或登山优游,或谒观访僧,或谈经论道,还留下大量优美诗文。文天祥有“王山十二景诗”,其中《炼丹井》诗:

炼丹仙已化,丹进具三原。日上蒸霞彩,犹疑丹火存。

明五朝元老、内阁首辅杨士奇有《题王山仙坛诗》:

骑鹤已去远,庭余昔年树。扰祈灵人鼓,钟鼓动朝暮。

长期以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爱好登山郊游、访庙谒观,可能不仅为了游山玩水,还有更深层次的思想根源。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中多数是儒家学派人物,而其中不少人又与道教、佛教有一定的渊源。这些,都融入吉安历史长河,是庐陵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