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昔日水东难民街
2016-09-25 09:2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安市主城区原辖水东、水西。水西即吉州区所辖,水东后改为河东,现为青原区辖地。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至1945年之间,现在的河东街道办事处靠赣江边有条街,叫“水东难民街”。

难民街从形成到基本消失这7年,是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的一个缩影,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大罪证。

先前吉安水东没有街,沿赣江仅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农户。1939年上半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江西,南昌及赣北各县相继沦陷,许多沦陷区的民众为逃难,逆赣江而上来到了吉安。先期难民看到水东与吉安城区隔江相望,上有山区富滩、值夏,陂头等;顺水而下可通城镇吉水、樟树、南昌;东南方向有简易公路抵青原山。这里交通方便,易进易退,山清水秀,风物宜人,是落脚暂居的理想选地。于是在以河东亭子下为中心的沿河一线择空地“重建新巢伴赣江”。开初只有几十户难民,不久越聚越多,沿赣江发展向纵深扩延。

到1942年初,上起李家村,下至彭家村,东抵刘家坡,西至赣江沿河,上下连绵约两公里,东西纵深一公里,约2平方公里为难民居住区。该区内有公路贯通其中,沿河有南街、北街、南后街和北后街等街道,街道上有“万兴隆米店”、“三圣南货店”,生活馆、茶馆等南北杂货饮食店二百余家,区内还有沦陷区南迁过来的几个工厂。至抗战中期,约有难民5000户,达2万余人,俨然成了吉安城的一个新区镇。为此,1943年6月,经吉安府申请,国民党省政府批准,正式成为了以难民街(彭家村附近)为中心的吉安县水东镇,并委派了一些管理人员,进驻了省警察总队一个分队的兵力,建立了保甲制,对区内人口重新登计造册,实行特别管理。

这里既称之为“难民街”,居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自然是贫困的“难民”。他们为逃避战乱之苦,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本以为暂时躲躲,不久即可重返家园,可面对战争现实,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华北,继而纵深到大半个中国。难民眼看战事遥遥无期,短时返家无望,只好在这里居住下来。

难民中多数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也成份复杂,除部分难民在几个工厂做工外,也有部分靠出卖苦力或从事小本生意谋生。街面上,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难民开设小作坊,从事手工加工,如钣金,铁器加工,竹木器制造,包装盒、袋子、刷子和器具等日用品制作。这些手工业产品,拓宽了吉安周围产品领域,丰富了当地商品市场,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同时也汇集了各地工艺技术,相互交流,促进了工艺技术发展。但是,难民中不乏一些游手好闲和惹事生非者,同当地流氓地痞勾结,或欺行霸市,巧取豪夺;或聚众赌博,嫖娼卖淫;或偷鸡摸狗,滋事扰民,使得难民街区声名狼藉,民不安生,怨声载道。

这里所谓街区,两旁除原居民寥寥无几的瓦房及木板房外,出于经济原因和临时观点,大多为低矮的茅草棚,这些棚子杂乱无章,高低不一,参差不齐,与街区极不相称,成了“四无四乱四多”街区:即无排水沟,无固定的方便处,无清洁工,无专门的治安管理人员;这里生活用水随手乱泼,各种垃圾乱倒,人们方便乱来,街上秩序更是乱腾;于是难民街臭气熏天,蚊蝇满天,加上这里赌博,卖淫嫖娼活动十分猖獗,流氓地痞上结官府,下欺难民,因此成了多臭、多淫、多毒、多灾的街,被周围民众称之为“吉安水东魔窟,地狱”。

当局对难民街实行特别管理,实际上是放任自流,是无专人、无规章、无规范的“三无”管理。难民们除要忍受内欺,还常遭遇自然灾害、瘟疫,日本帝国主义的空炸之苦。如这里由于卫生条件太差,传染病肆虐,流感、疟疾、性病是高发区,由于草棚特多,又低又乱,生活用火,照明点灯等经常发生火灾,据不完全统计,7年中共发生大火灾20多起,特大火灾7起。1940年春节前夕,刚刚形成的难民街不慎失火,据当时报载,“茅屋数百间,悉化为灰烬”。难民们“哀鸿遍野,骨肉流离,际此寒风凛冽,衣食无着,虽经各方拨款赈济,惟杯水车薪,似难普惠”。有时茅棚被烧后刚重建又遭火劫,其状惨不忍睹。

1942年6月10日至18日,9天内难民街迁徙他乡。鉴于火灾频发情况,1938年底,该区内曾有热心公益事业的曾逸凡、王立恒、宗公亭和衷侠等十几人组成义民救火会,但由于救火设备差,仅有几支水枪、火钩和水桶,加之救火队是业余民间组织,无经验,没有常备不懈观念,往往是火情的马后炮,另外不是防救结合,以防为主,难民们消防意识低下,火灾的次数随着难民的增多,这成为水东难民街迅速萧条的一个直接原因。还有几次流行病的发生也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1941年6月一场洪水后,霍乱流行,患者腹泄,疼痛难忍,呕吐不止,四肢痉挛冰冷,随即休克,死亡数十人;至于性病,天花更是横行肆虐,直接威胁难民身体。还有寻畔斗殴,打家劫舍者时有出现,难民们既遭官腐之痛,匪祸之害,天灾之难,还受寇行之苦,逃出虎穴又进了狼窝。

尤其不堪回首的是,抗战最后两年,日本鬼子飞机对难民街的轰炸,据水东附近的老人回忆,敌机一到,他们便逃往高山避难,亲眼见到炸弹一个个在难民街丢下,顷刻大火冲天,街区成为废墟,焦土一片,来不及逃走的老人孩子葬身火海。无人敢下山扑火,任火势蔓延,不到半天,难民街烧去一半,以至于现在周围老人们称难民街是大火烧掉的,然而确切说来,难民街是因日本侵略者暴行,以及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而消失的。

据史料记载,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水东难民街约留3000户,近万人,日本投降后,难民纷纷返回家园,遂减至300余户,千余人。直到吉安解放时,只剩下150户左右,然而街已不成其街了,只有渡口边的亭子下还沿旧称为水东街。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