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示范带好头”的吉安脚步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6-09-24 16:49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9月20日,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果农邱旭东正在采摘金沙柚。曾双全、记者熊联权摄

本报记者段江婷

物质上的贫困贫一时,精神上的贫困贫一世。扶贫,从扶志开始;致富,从治心起步。

作为革命老区,吉安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区县,到“十一五”末,仍有661个贫困村近60万贫困群众。如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吉安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要求?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自身立志,依靠群众,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向贫穷宣战!吉安广泛组织发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内外兼修、奋发有为。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贫困村入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精准扶贫”措施和以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为重点的“四个一”产业扶贫,吉安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百姓欢迎的路子。

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9.8万人减少到现在的22.2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5.6%下降到现在的5.5%。

拧成一股绳——合力最强

“2头牛、11只鸡、29只鸭、9只兔……”日前,在永新县高溪乡下雨村贫困户龙友明家中,该乡帮扶干部丁孜华正上门家访调研,传授家庭养殖技术。龙友明年过五旬,先天聋哑,他做梦也没想到,一贫如洗的家会有如此光景。

精准扶贫的春风,让龙友明看到了希望,燃起美好生活的信心。在龙友明的家中,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册,产业股权证,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含移民搬迁)安居证,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一应俱全,扎扎实实地帮扶,一目了然。

脱贫攻坚关键靠实干,作风过硬才能见实效。精准扶贫的“战场”,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

吉安建立健全“领导挂村帮户、单位蹲村驻点、干部结对帮扶”的责任帮扶机制,对脱贫工作做到“四有三过硬”,即心里有数、方略有谱、工作有序、脱贫有望,时间过硬、作风过硬、工作过硬。

干群“1+1”,帮扶更精准。全市9.45万人次干部结对帮扶12.86万余户贫困户。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派去一名‘第一书记’,带去一张脱贫规划”成为各地生动实践。深入推广“干部学用技术”“干群心连心、点亮微心愿”“红色扶贫信贷”等经验做法,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上建立715个党支部,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社会+合力”,成效更凸显。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帮扶,共争取各类社会团体捐赠现金折算达5410万元。建立了财政挤、单位帮、银行贷的资金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加大脱贫攻坚投入。2015年,市、县两级财政筹资10亿元建立脱贫攻坚专项基金,并整合各类资金72亿元,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市、县两级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3亿元;通过扶贫贷款风险补偿、贴息等方式,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各类扶贫贷款20多亿元。今年,为确保井冈山市、吉安县率先脱贫摘帽,市本级财政又安排资金4400万元,重点支持井冈山市、吉安县脱贫攻坚。

“党建+扶贫”,成效更凸显。全面推行“党建+脱贫攻坚”工作模式,探索试行“131”治理模式,把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核定一批人——对象最准

李小羊,井冈山市下七乡光明村村民,因女儿罹患重病致贫,为贫困户“红卡”户。

钟刘金,吉安县敦厚镇下岭村村民,靠低保金加上失独补助金生活,为贫困户“蓝卡”户。

全面小康,怎样才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大而化之的脱贫方案已经不合时宜。

建档立卡,因卡识别,吉安“扶持谁”问题有了精准靶心。循着贫困户的档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的要求,吉安全面落实扶真贫、真扶贫。

变“面上掌握”为“逐户摸准”。从2012年开始,吉安探索并推广“核定对象、分类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组织661个调研组深入走访摸底核查,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贫困情况差异,将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蓝卡户”三类,实行分类施策。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占贫困人口近70%的黄卡户和红卡户,重点帮助发展产业、增加务工收入,使他们早日脱离贫困;对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蓝卡户,则采取特惠性措施予以保障“兜底”。

变“固定受益”为“动态管理”。不仅“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而且动态管理,“贫困在库、脱贫出库”。为确保扶贫对象真实、精准,吉安在全市开展专项检查,将“家有公职人员、村干部、私营企业主、有汽车或大型机械、在城镇有商品房或自建三层以上豪华装修住房”等五类人全部剔除,把前期遗漏和返贫的及时增补,做到“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解决了精准识别中优亲厚友、不够公平公正,贫困户甄别标准粗糙、不接地气,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等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已经脱贫的群众及时剔除出了贫困库,实现了由精准识别到精准甄别的转变,确保了脱贫攻坚底数清、靶向准、针对性强。

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2.8万户、8.8万人,增补0.6万户、2.7万人。全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23万户、22.2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5%。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为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人情户、关系户,我们心里服。”李小羊感慨道。

找准一条路——路径最实

年近七旬的邹有福是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一个贫困农民,他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村里黄桃合作社、茶叶合作社的股民。“前3年每年分红15%,第4年20%,以后每年30%,感谢党和政府给我送来了长久受益的‘致富宝’。”邹有福捧着崭新的股权证感动不已。

不给现金给股权,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使贫困户变身为股民。这是吉安实施产业扶贫的一种新做法。

“扶持谁”,吉安做到心中有数,而“扶什么”,吉安多年探索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搬迁、智力、劳务和兜底保障“六大扶贫措施”,实践凝聚共识———扶真贫、真扶贫,必须坚持宏观普惠式与微观精准式双管齐下,尤其是突破产业致富与贫困户安居这两大难点。

井冈大地,一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富民、安居与保障同行的三年脱贫攻坚大决战就此打响。群众朴素地总结为:种上“摇钱树”,住上“安居房”,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挖穷根”。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根本来抓,大力支持、引导贫困户加入到井冈蜜柚等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中来,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本土产业。全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4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5亿元,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种植面积82.5万亩,其中井冈蜜柚16.7万亩,扶持贫困户4.2万户、13.5万人。

———安居扶贫“挪穷窝”。启动农村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农村安居工程,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49亿元,共完成扶贫移民搬迁70959人,建设安置点(区)307个,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12.5万户。

———政策兜底“脱穷境”。全市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0余万人次。市、县两级继续实施圆梦助学基金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共资助贫困学生8000余人,资助资金达1600余万元。通过多措并举,防止了贫困户因病因灾因学返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一户一亩井冈蜜柚”和政策兜底“双保险”。

而宏观上,吉安着力破解贫困地区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水、电、路等方面“最后一公里”问题。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335个,重点扶持贫困村修建通自然村水泥路2450公里,扶持贫困村饮水工程资金3168万元,解决了9.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恢复教学点,实施支教政策,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共扶持4.2万余人次贫困群众及近6万人次库区移民参加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80多年前缔造中国革命传奇的大地上,老区振兴、共奔小康的脱贫攻坚步伐正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