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大使”20余年助学路——记新干江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桂华
在新干,提起江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桂华,众人无不称赞。他乐善好施,20多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为教育公益事业捐款达60多万元,在当地广为流传。

本报记者罗昊

在新干,提起江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桂华,众人无不称赞。他乐善好施,20多年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为教育公益事业捐款达60多万元,在当地广为流传。

播撒爱心,照亮清寒学子成长天空

关注贫困学生一直是徐桂华爱心行动的重点。从2005年起,徐桂华就出资在新干中学设立“江华助学基金”,每年向该校品学兼优的20余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12年来,该基金资助了172人,累计发放奖学金12.6万元。徐桂华表示,资助能帮学生解决的问题有限,但是希望给他们一点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坚定求学奋进的决心。

就读于新干中学的学生杨子超和李萍,父母都是农民且身体残疾,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徐桂华主动与学校联系,给予他们精神鼓励和物质帮助,以结对子的形式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他俩高中期间,徐桂华还经常到学校去看望并鼓励他们安心学习。2006年,杨子超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如今已留学美国加州大学,而李萍也从南昌大学毕业并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一次来信中,杨子超深情地写道:“徐伯伯,是你给了我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你的恩情我永生不忘。”而在平时,不经意间给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的小事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次。

支援建设,改善农村学生求学条件

80年代中期,徐桂华曾在福建水头等地闯荡多年,回家乡创办江华水泥厂后,他以百倍的热情援建家乡,特别是改善校园周边硬件。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帮助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老家的村小在村口外,路上一条小溪,碰到涨水孩子上学不便,他立刻捐资1.6万元,带动村民修桥。桥修成后,他又捐资3.19万元修路,改变孩子上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在全县如火如荼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改善过程中,徐桂华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捐赠水泥累计达318吨,并给热情支持校园建设的村组陆续捐资累计达20多万元。

在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上,尤其在捐资助教方面,徐桂华从不吝啬。当年考虑到全县赣江以西群众尤其是学生进城不便,县里修建赣江大桥时,他二话没说就捐款3.07万元;县“圆梦助学金”成立,他捐赠2万余元;七琴中学搞基础建设,他陆续捐赠1万多元;城上乡早市小学重建,他一次性给9600元。对他来说,社会有需要,随时可以倾力解囊。

扶贫济困,解决困境学生后顾之忧

徐桂华从小家境贫寒,当年因经济原因没能进入更高学府,他常觉遗憾。因此,只要家中困难孩子在读书的人找他,他都会伸出援手。

1993年,一名司机装运木材时,发生事故致残。因为自己孩子和司机的孩子是同学,徐桂华从孩子处得知此事,立即拿出4000元钱给司机作医疗费。后来司机多次提出要还他的钱,他都拒绝了。“人家出了这事,家里已经够苦了,我希望能够帮得上一点忙,让他孩子安心读书,不要中途辍学。”谈起此事,徐桂华一脸淡然。

与徐桂华素不相识的青年农民聂红林,腿脚残疾,难找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徐桂华,告诉他需要找份工作供养孩子读书。徐桂华二话不说,不仅给聂红林在公司安排了一份工作,还教他掌握一门技术。后来聂红林尝试创业,徐桂华还在资金、技术、设备上给予无私的援助。

像聂红林一样受到徐桂华援助的人还有很多,江华建材有限公司的500多员工中,残疾人、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户累计达300多人,其中许多人都是告诉徐桂华,要找工作供孩子读书。他还为省残疾人公益事业捐款3万元,支持他们的孩子读书。

20多年,徐桂华一直在走自己的“爱心助学路”,以他的博大、真诚、友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