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蓝天碧水——吉州区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综述
“吉州的生态环境太好了,天空蔚蓝,空气清新,是一座绿色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感觉在这心情都要好很多。”近日,一位从广东到吉州办事的外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

□张建明、晏龙

“吉州的生态环境太好了,天空蔚蓝,空气清新,是一座绿色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感觉在这心情都要好很多。”近日,一位从广东到吉州办事的外地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她对吉州生态的夸赞,并附上她随手拍的一些美图。

近年来,吉州区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为目标,以省级生态区创建为抓手,加大实施投入,激活生态产业,强化环境整治,统筹推进生态区创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近日,该区又成功通过省级生态区创建考核验收。

加强宣传,强化投入,夯实创建基础

该区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吉州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建立了生态区创建任期目标制、定期调度制、环保第一审批制等一系列制度;编制生态区建设相关知识读本、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广泛宣传生态知识;组建环保宣讲报告团,深入到学校、乡村,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近几年,该区投入资金约2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生态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目前,长塘镇已建设一座日处理50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兴桥镇、曲濑镇也已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樟山镇镇区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2座。

激活产业,绿色崛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引导发展新型工业。该区以建设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上规模、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坚决淘汰和拒绝污染企业,促进工业企业清洁发展、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生态工业建设成绩显著。5年来,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型项目30多个,先后关闭落后工艺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6家,督促10多家企业完成环保治理。积极发展引进科技型、环保型企业,建成了电子元器件、汽车线束、光纤传输接入、转换设备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使工业从粗放型、污染型逐步向清洁型、生态型转变。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该区按照“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要求,以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生态农业的重点,编制了《吉州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建成200亩以上的产业示范园21个。大力推行废弃物综合利用措施,加大对养殖场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行“猪、沼、菜(园)”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和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养殖粪污治理率达90%以上。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个,绿色食品认定3个。

着力推进生态林业。该区围绕全省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江河两岸、景区周围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3万亩、生态公益林6.63万亩。坚持限额采伐制度,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划定禁垦区、禁伐区,严格保护林业资源。大力推进以井冈蜜柚和苗木花卉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全区共建设苗木花卉基地面积6000余亩,建设井冈蜜柚基地1万余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

管控结合,整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科学引导,控制污染增量。该区本着宁可慢发展、不要新污染的原则,将企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列入年度优秀企业评选和项目资金扶持的必备条件,使企业自觉把污染治理工作摆到发展经营的首位。严格招商项目环境准入,将主要污染物作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实施“先总量核查、后项目审批”的程序,坚持“四个不能逾越”,对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的项目,及时建议合理调整或坚决予以劝阻建设,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加强了对9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依法对禁养区内的14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户)进行了专项整治,并督促30家企业严格按要求做好污染防治工作,限期关停或责令搬迁企业15家。2014年以来,该区地表水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全区大气、水、噪声等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统筹兼顾,整治城乡环境。该区在城区重点整治清理主要街道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进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已覆盖全区77个行政村800余个自然村,村级生活垃圾治理必需设施实现100%覆盖;公路、江河沿线、旅游景区、工业园区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实现“零垃圾”目标。同时,该区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相结合,面上建点和精品点、示范带打造相结合,打好整治、产业、环境、示范、管理“五张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提速,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8个。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