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旅游公约内化于心
由此,新版公约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三字经”形式推出,不仅在重要环节上抓住了公民文明素质的要害,更是用短短的30字浓缩了老版公约的精华,简洁生动、易于记诵,......

 

付彪

近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正式发布。“重安全,讲礼仪;不喧哗,杜陋习;守良俗,明事理;爱环境,护古迹;文明行,最得体”。这朗朗上口的30个字成了来自民众的文明旅游新主张。

早在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对国人出行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行动的重点是对出境旅游给出文明行为指南,对国内旅游文明行为予以规范。

经过多年来的宣传引导,国内游客文明素质整体上有所提升,但旅游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游客文明旅游理念的缺失,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旅游既是一项休闲活动,也是公众文化素养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迫切需要一份大众熟知、易于记诵的行为规范。由此,新版公约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三字经”形式推出,不仅在重要环节上抓住了公民文明素质的要害,更是用短短的30字浓缩了老版公约的精华,简洁生动、易于记诵,而且配合公约同时发布了10条文明旅游宣传语,让公约走下“神坛”,适于大众化传播。

文明旅游公约源自民间、扎根民间,因而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方位的齐抓共建,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应积极做好新版公约的宣传推广,可通过报纸杂志、微信微博、公益广告等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引导公众熟记践行;另一方面,要将旅游文明公约纳入家庭和学校教育,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使其照进我们的心灵,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准则。

践行文明旅游公约需要游客的自律,但作为景区及管理者也不能忽视自身建设。比如,加强环卫设施建设,使其布局合理,便于游客处理垃圾等;旅游经营者或者服务者如果服务态度友好一些,游客自然也会潜移默化。文明行为具有感染性,“大环境”传递出的文明也将转化为更多人的文明。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公约凝聚成共识,就能不断擦亮旅游文化的名片,营造更加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