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从几个小故事看我市脱贫攻坚关键之年
“脱贫先脱懒,扶贫要扶志,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拔不掉经济上的穷根。”对有劳动力、有耕地、有技能又有积极性的贫困户,县财政投入奖补资金6340万元,引导贫......

□本报记者龙玉然

按照我市脱贫规划,全市每年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到2018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5个国定贫困县中,井冈山市、吉安县今年力争率先脱贫,并达到“带好头、作示范”的要求,永新县、万安县在2017年、遂川县在2018年力争脱贫“摘帽”。

那么,该如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记者近日了解到,在吉安这块红土地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广大干群力克贫困短板的制胜法宝。

股权、基金:合作社里新事物,农民脱贫好帮手

37岁的王伟明是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村民,以前在广东从事建筑行业,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如今他作为致富能手,组建了井冈山峰源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50多万元建成黄桃基地121亩、雷竹基地30亩。

合作社目前以公司形式运营。“我们租村里的田,共租了150亩,签了20年。现在村里发展了好几个产业基地,帮扶组通过市县乡产业扶持、部门筹集、社会捐助等方式,为21户贫困户各送上价值2万元股权;对33户非贫困户,则鼓励其通过资金和土地流转两种方式入股,大家都有股权证,户户当股东,长久能受益。”王伟明说。

“脱贫先脱懒,扶贫要扶志,不拔掉精神上的穷根,就拔不掉经济上的穷根。”吉安县万福镇岭头村第一书记王辉杰认为。

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吉安县,被誉为“赣水那边红一角”。如今,50万群众自觉投身到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

横江镇良枧村委湖州村村民吴冬华,母亲80多岁,妻子患病需长期吃药,自己因病落下残疾,几年前还一直靠政府救济维持生计。全国劳动模范、葡萄种植大王、共产党员肖章瑛带领全村村民种植葡萄,规模越来越大,许多贫困群众依靠种葡萄脱了贫。吴冬华在肖章瑛的帮助下也加入了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流转11亩荒山坡,还贷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如今,他每年纯收入5万余元,已摘掉了特困户的帽子。

据了解,该县还设立产业脱贫基金,对全县14855户贫困户,每户给予2000元的启动资金,由村党支部牵头,引导群众投到专业合作社作股金。对有劳动力、有耕地、有技能又有积极性的贫困户,县财政投入奖补资金6340万元,引导贫困户发展井冈蜜柚、横江葡萄、肉鸡养殖等产业。对有本领肯创业但苦于没有资金的贫困户,采取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开展“致富宝”担保贷款试点,县财政拿出15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面保障。

安居、产业:扶贫工作主抓手,广大干群瞄靶心

“去年我1亩地种了2万多株树苗,就有6000多元的收益。现在种田也轻松多了,都是机器操作,不然光这10亩水稻就会累得够呛。”生活在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六七河畔的周平文,在村干部眼中,“一人撑起一大家”,是个能人,当然也是当地脱贫代表之一。

坳南乡距县城38公里,偏、远、穷,牛田村,这个人称“梦里水乡”的地方,1934年8月7日,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指挥部机关自此西征,拉开红军长征序幕。

今年58岁的周平文,同所有坳南人一样,骨子里浸润着红色情结。命运多舛的他,3岁时因病左脚落下了残疾,13岁又丧父,留下4个弟妹。长兄如父,他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把几个弟妹抚养成人,自己却拖到33岁才成婚。婚后,周平文育有3个女儿,一家五口都是靠他在地里讨生活。而他最小的弟弟后来又被查出患有心脏病,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这个大家庭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周平文一家的困难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注意,乡村干部向他伸出了援手。2012年,周平文享受到了危房补助1.2万元。2015年,他在扶贫组的帮助下,种植了3亩生姜、2亩杉树苗、2亩多西瓜、10亩水稻。政府免费为其进行技术培训,村里提供姜种,并牵线搭桥找市场。去年,周平文一家的收入有近3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盖起了3层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坳南乡党委书记朱吉堂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从4600元增加到6200元,累计脱贫182户776人,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是精心打造‘党建引领+家庭农场(果树种植、农家乐、水产养殖、黑山羊养殖)+文化旅游’10里扶贫产业带,这片红土地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电商、生态:助农增收突破口,订单农业两相宜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脍炙人口的《十送红军》歌曲,对于遂川县西北边境的五斗江乡大学生村官郑祖程来说,再熟悉不过。

该乡距县城65公里,与井冈山市相邻。1928年5月,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五斗江大捷,这里也是红军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出发地之一。如今,该乡虽然有着“中国绿色名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等头衔,但却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乡。据了解,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3户1292人,“十二五”期间脱贫156户578人,“十三五”期间预脱贫277户714人。木竹资源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但由于木竹生产周期长,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缓慢,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如何在这场‘脱贫攻坚三年大决战’中决胜千里?乡村两级干部共同探索深挖致贫的根子,找准全面脱贫的路子,把深山的劣势变成优势。我们因地制宜,支部引领、干部带头、村民参与、贫困户全覆盖,发展深山生态畜牧养殖、土特产品、灵芝等现代农业产业。为更好地找到市场,还成立了全县首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五斗江乡党委书记康小强说。

郑祖程和合伙人投资300余万元在车坳村创办了江西楠溪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态土猪养殖,养殖基地占地1万平方米,现有商品猪60头、能繁母猪123头、小猪158头。公司采取“基地哺乳喂养+农户圈养+基地放养”的模式,目前有车坳、联桥两个村25户农户加盟,每年可为每户增收5000元左右。

联桥村贫困户郑志祥年老体弱,妻子身有残疾,无法干重体力活。最初他对土猪养殖模式表示怀疑,郑祖程几次上门邀请他到基地参观,耐心介绍运作过程和发展前景。由于郑志祥缺少启动资金,郑祖程便垫资5万元给他建起猪场,并签订合同,保证按时以协议价回购。去年,土猪养殖给郑志祥家带来3万元收益。像郑志祥这样的贫困户,该公司已扶持了3户,今年预计扶持15家。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