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抚摸”中长大的孩子
“我是被父亲在路边捡到的,据说那时候我在婴儿篮里面不停地哭,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很严格,一般人不敢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去抱养孩子。”

图为本文主人公周期发、周芳父女

     

本文主人公周芳       

7月21日,一条微信在万安县被疯狂转发。微信的主要内容是一篇征文,题目为《没有伞的孩子》,而在微信的前面特别加注有一段话:“此文作者系我县涧田乡敬老院孤儿周芳,她的征文荣获全国一等奖,7月28日将赴北京领奖,接受教育部长的接见,并作为三位代表之一发言。”

无疑,这条微信也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等笔者读完《没有伞的孩子》之后,心里更是颇不平静。7月22日,笔者驱车赶往涧田,以求解开心中众多的谜团。

涧田乡地处万安县东南方向,离县城虽然只有数十公里,但得翻越两座大山。层层叠叠的盘山公路,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彩带,挂在半山腰。笔者向有晕车的习惯,可是这一回却没有吐。笔者暗暗地将其归功于《没有伞的孩子》,或许这篇真实的励志文章,已深深地刻在心里。而其中的某些段落,也在这重峦叠嶂里回荡。

“我是被父亲在路边捡到的,据说那时候我在婴儿篮里面不停地哭,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很严格,一般人不敢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去抱养孩子。”

周芳,这个被养父在路边捡到的弃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长得有点土头土脑,还是眼神有些自卑,神情有些落寞?这个暑假,她是否正在敬老院里陪伴自己的失明养父呢?一个个疑问,再次从心底涌出。

“只有父亲不顾别人的冷眼和嘲笑,把我抱回家,当时父亲想的是:我没有成家,有个娃有个依靠也好。父亲双目失明,就连想看基本的光线都是一种奢求,加上风湿骨痛疾病,使得父亲看起来比同龄人更苍老些。”

失明、未婚,抱养……看似简单的几个词,却又蕴含着多少无法言说的内幕。这位双目失明的“父亲”,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乡下汉子呢?在这难忘的岁月里,他如何养活周芳这个刚出生的婴儿?难道真如周芳在文章里所说的那样,“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人,能把我带大,真是不容易,所以,我是父亲‘摸’大的孩子”?

“是的,我的生活完全靠摸。”坐在笔者眼前的周期发身材比想象中的更加胖些。一双眼睛即使坍陷,只留有两道缝隙,但脸上依然散发出乐观、坚毅的光芒。随着他的讲述,笔者的脑海里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景。

1995年3月的一天,周期发像往常一样去赶集,突然发现在桥边围了许多人。原来有个女婴被人丢弃在这儿,女婴被放在一个纸箱里,旁边搁着三十元钱,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女婴的生日:1995年3月8日,并写有感谢别人收养,将婴儿抚养成人的字样。周期发虽说只有一点视力,但他用手摸了摸女婴,发现女婴四肢健全,甚至感觉到她正在朝他微笑。摸着这柔软的小身子,这一刻,周期发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他抱起女婴,回到了自己那间孤独的小屋。

从此,周期发的生活陡然变得艰难而快乐起来。

他摸索着给孩子泡奶粉,每次喂奶,他得一手捏奶嘴,一手摸着周芳的小嘴巴,慢慢地对准着喂。由于贫穷,周芳只吃了半年的奶粉,就不得不像大人一样吃米饭了。后来,随着眼疾的恶化,周期发完全失明,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盲人。有限的救济款只够买米,平素的用度和下饭菜,却没有着落。本来周期发也可以向兄弟们开口,但生性要强的他,决心自己想法解决。

种菜,周期发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控制间距。为此,他让别人制作了几种小棍子,用小棍子丈量,以控制每棵菜之间的距离。浇水时,他得一棵一棵地摸着浇。而上山砍柴,最大的障碍当然是方向问题。周芳未上学时,就由她带路。她握着小竹子一头走在前面,父亲握着小竹子的另一头走在后面,一步步地引上山。周芳上小学后,为了购买文具、校服等,周期发每个月都得上山砍柴,然后再挑到圩镇上卖。因为没有人引路,他常常摔得鼻青脸肿。

对于这些事情,周芳记得很清楚,文章中也有生动的描述:“不记得父亲去山上砍柴时,在上山摔了多少跤,和土地公公有了多少次‘亲密接触’;也不记得父亲去田间种菜时,掉在沟里几次了;更不记得父亲去给菜浇水、施肥时,多少次把脏的水弄在身上,把自己和一担粪全部弄在沟里,自己也受伤了。”然而,周芳更记得父亲的坚强与向上,总是深深地感染着她,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洒下一路阳光。她写道:“每次父亲受伤后总是安慰自己来激励我,不怕的,这点苦算什么!等老了它自己会好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能够上学,所以你在学校得考个好成绩……”

“以前你与周芳两人生活了九年多,2004年为什么又进了敬老院呢?”等周期发老人讲完,笔者又提出了另一个疑问。

老人一愣,随即解释道:“那时我的眼睛一点儿也看不到了,我也没有能力再抚养周芳了,只能进敬老院。感谢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有了一个家。”

在敬老院采访,笔者感受到了浓浓的“爱”的味道。说到周芳,人人都像谈论自家的孩子,一脸的欣慰与自豪。

现任的乡民政所长曹家祥、敬老院院长黄鑫对周芳赞不绝口:“这孩子孝顺,懂事。从小就闲不住,不是帮厨房切菜、炒菜,就是帮助照顾院里的老人。一发现老人有病,总是争着送老人去医院,经常坐在床边给老人喂药。从小学起,她就开始给父亲洗脚,定期剪指甲,到现在依然是这样。”

他们还特意讲到了去年十月发生的一件事。那一次,周期发患肾病,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周芳得知后,毅然请假回家,在中医院服侍了二十多天,直到周期发病情好转,即将出院才离开。“比亲闺女还亲,这样的女孩真难找啊。”年长的黄鑫院长感叹道。

但当我提出让他们介绍一下是如何照顾周芳时,他们却一齐摇头,谦虚地说:“这个不是我们的功劳,要问还得问康定桂乡长和赖国金院长。”

原来,上一任民政所长康定桂,去年刚好被招录为乡政府副乡长,而赖国金院长也已调往武术乡敬老院。

“周芳这个孩子,真像敬老院里的小天使。”康定桂如数家珍,那些往事或许早已成为他最美好的记忆。他介绍说,敬老院不但注重周芳体质发展,而且更关注她的心理成长。为了让她得到和常人一样的关爱,敬老院每个工作人员都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

刚来敬老院时,周芳还在上小学四年级。她上初中后,赖国金院长和康定桂所长总是轮流到学校去看望,主动与班主任、课任老师交流,及时参加学校举行的家长会。2010年暑假,周芳因为没有考上万安中学,心里很纠结。她很担心,怕自己再也没有上学的机会。不料,当她提出要去五中读高中时,乡民政所和敬老院都挺支持。康定桂还亲自送她去学校报到,在路上,康定桂亲切地对她说:“周芳,一次考试算不了什么,也不能代表什么。在我们的心里,你永远是最棒的,只要你能考上大学,我们就是到处去化缘,也得让你上大学。”开始,周芳还不是很适应,有些女同学知道她身世后,眼神里有了另外的东西。康定桂和赖国金心有灵犀,每个月都去学校探望,定期送去生活费。他们还找到班主任,请求班主任多找周芳谈心,帮助她解开心中的小疙瘩。赖国金多次鼓励说:“周芳,我们不跟人比吃穿,咱比学习,比骨气。这点小矛盾你不要放在心上,要学会与别人相处。”在周芳的眼里,赖国金像父亲,康定桂像个大哥。康定桂也劝说道:“周芳,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门学问。你得多谦让,多宽容别人。”回到敬老院,周芳很喜欢与炊事员袁平香在一起,并称袁平香为“姑姑”。袁平香利用一切机会,向她传输为人处事的道理。

尤其让笔者感动的是2013年夏天发生的助学事件。那年夏天,周芳接到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消息传来,整个涧田乡都轰动了。但周芳看着入学须知上标明的一系列费用,却发愁了。我的父亲为了我,吃尽了苦;敬老院为了我,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我怎能为了上大学,再去为难他们?

正当周芳发愁之际,一场助学捐款已经悄然进行。省福利彩票中心、市民政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扶贫老建办、县总工会……甚至还有许多的个体户都向着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绝不能让她失学!”县民政局长罗昭华掷地有声,他个人掏出一千元,塞给周芳,勉励她发奋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连工资很低的炊事员袁平香,都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三百元送到周芳的手上,笑着说:“好闺女,好好学习,你以后一定有出息。”

没见到周芳本人,成为笔者此行的一大遗憾。

在敬老院墙上,笔者看到了2004年刚进敬老院里的周芳。这个时候的周芳真是一个黄毛丫头,天真无邪地咧嘴笑着。

但是,当笔者看到周芳现在的相片时,却是吃了一惊。当年的黄毛丫头长成了亭亭玉立、身高一米六几的阳光女孩,全身上下无不透露出健康、豁达、自信的气息。

回到县城,笔者迫不及待地给她打了电话。小姑娘很聪明,起初并不完全相信我。当笔者把给她父亲刚刚拍的相片传过去,表明身份后,她才欣然接受了采访。

说到父亲,她几次中断讲话,虽然她极力压抑,但笔者还是听到了她的哭声。她哽咽着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每一次看到父亲身上的累累伤痕。”她说,父亲种菜、砍柴,不知摔过多少跤,手上、脚上、背部常常是新伤叠老伤。她从学校回来,每次替父亲洗脚,都要痛哭失声。

她还向笔者介绍了父亲失明的过程。周期发并非先天性失明,而是后天渐渐失明的。小时候他进了土纸厂,帮助烧山竹制糙纸,因长期烟熏火燎,眼睛感染发炎。又因为没有及时治疗,以致病情逐渐加重,最后眼球化脓,瞳仁塌陷……“我爷爷死得早,奶奶改嫁,爸爸作为老大,只得拼命赚钱,养活弟弟妹妹,所以眼睛没有得到治疗……”周芳再次哽咽,谈话不得不再度中断。

当笔者向她提问说:“什么是你最幸运的事?”她当即回答道:“我最幸运的,当然是遇到了那么多好人,他们都无私地帮助我,才让我走到了今天。”这一次,她的语速快了,声调也提高了许多,爽朗、快乐的本性终于有所显露。她提到了赖国金,说他真把自己当女儿养,每年开学,都要送到学校,放假又到学校迎接;提到了“姑姑”袁平香,对她的关心照顾无微不至;提到了康定桂,说在高考前他还特意前来看望,鼓励她好好考试;提到了罗昭华,说这个“叔叔”是个大好人,要不是他,怎么能上大学……还提到了现任的曹家祥、黄鑫,在她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坏人,整个世界都充满温暖。

采访结束时,笔者提到了《没有伞的孩子》,提到了她的感恩与孝心。她坚定地回答说:“这是必须的,父亲小时候如何待我,现在我就要如何待他。”难怪她在文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双目完全双明的父亲仅靠两只手不仅把我摸大了,而且也把我心中的不懂事、自卑、失落和委屈也摸去了,让我在今后的生活里充满自信与自豪。”事实上,除了父亲的双手在深情地“抚摸”,还有国家和社会上众多的爱心人士,他们都曾经用真心“抚慰”过周芳幼小的心灵,让她在关爱中成长,在关爱中感受人间真情。

对此,周芳深有感触,《没有伞的孩子》结尾是这样表达的:“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有那么多如亲戚般的亲人关爱和国家政策的关照,不幸就是幸运!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去帮助像我这样的人,让他们也能过得幸福。”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