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山纠办张水华:踏遍青山人未老(2)
“山林纠纷调处,老张是行家!”“老张哪,半辈子都在山里转,吃得苦!”提起张水华,吉水县乡镇干部以及熟悉他的村民无不称赞。

实在做事为乡亲

但山林纠纷调处远非这么简单。“2008年,裁决黄桥镇一个纠纷案子,被申请方纠集30余村民闹到单位,维稳压力很大;2012年,调处八都镇一起涉及多个村组的山林纠纷,某些人为个人利益纠集部分村民跑到办公室来把办公桌子都给砸了。搞山纠这行,人不觉累,心确实很累,一般人都不愿沾边。”张水华告诉笔者,山林权属、界址裁决专业性强,各方利益纠缠复杂,裁决后因当事人不服还时常受到电话、短信骚扰和威胁,或因当事人对生效判决不满而遭受纠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少年轻人觉得这项工作繁琐又辛苦,而且没有前途,录用到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办公室后工作没多久,又纷纷考走或调走。眼下山纠办正面临人手少、专业人员缺乏、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山林纠纷调处如此难,张水华为什么一干就是十年?“也有通过行政裁决使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当事人,他们口头表示感谢或邀请去村里做客甚至赠送牌匾,这时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我是农村出身,了解如何与农民打交道,作为林业人,确实想为农村做一些实在事,而且我把越野、爬山、踏界当作锻炼方式。”十年间,张水华并不是没有调动的机会,但山林纠纷调处岗一直缺乏人手,每调处一个案子,从调查取证、踩山勘界,甚至起草山林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行政复议答复书等法律文书及出庭应诉,张水华都亲力亲为,确保不出差错。

恪守廉洁保公正

对于从事纠纷裁决工作的人,民间有评价为“吃了原告吃被告”,意指因掌握行政裁决“权力”而有利可图。张水华作为县内山林纠纷调处的“行家”,确实也面对过不少“诱惑”。“爬山很辛苦,拿两条烟抽抽。”“辛苦了,一点心意。”……到基层调处山林纠纷,临走时张水华有时能收到当事方的这些“心意”,但他从未接受,甚至黑着脸直接从车窗丢出去。不仅如此,有的村民还带着烟、酒、土特产甚至红包来到张水华的办公室,他无一例外都把东西交到林业局的纪检监察室登记并退回。

“张主任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很操心,为人公道正派。”2013年,金滩镇燕坊村委王家和罗家因山场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张水华不厌其烦,多次到山场踩界测址,几经调解,终得解决,70多岁的王家村王家寿老人对张水华很是肯定。当时与张水华一同参与该纠纷的镇干部刘天尧说,张水华处事公正,不偏不袒,正直诚恳,多年未决的纠纷才能够解决。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小恩小惠不能贪,收了当事方的财物就感觉欠了人情,会影响公正裁判。当然,确实也会得罪人,捕风捉影告我状的也不少。青山不老,有青山作证就行了。”张水华很坦然。保持廉洁本色,严以律己,做出公正裁判,既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我要求,也是他对热爱的每一座大山的深情承诺。

张水华还是一个内心细腻的“文艺青年”。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时常在吵吵嚷嚷的争议中开展,面对满脸怒气的当事人,内心难免有烦躁的时候,张水华养成了练习书法或阅读、写作以解烦、静心的习惯。2003年,他因有感和忧心家乡农民生存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状况,发表散文处女作《蛙恋》。之后其散文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征文奖,作品的字里行间有股正气,极富刚毅和悲悯。

“我的最大心愿就是在任期内把县内的山林纠纷全部解决掉。”从事山林纠纷调处至今,张水华调解处理的山林纠纷150余起,代理县政府参加行政诉讼出庭达70余次,为顺利推进吉水城区、园区及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征地,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人生应该是一首有着丰富内涵的歌。青山巍巍,面对脸上写满困惑的老百姓,他心里是有数的。■许祖平、王薇薇 文/图

12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