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聆听世界的歌声
在秀美的吉安城区,庙堂高远处,寻常巷陌里,活跃着一支男声合唱组合“老男孩”。四个音乐发烧友,因为共同梦想的牵引相识相知,并于2015年12月9日结盟成立了合......

原标题:去北京,聆听世界的歌声 ——四个男人的追梦之旅

     

舞台上的“老男孩”

     

外国团队演出场景一

     

外国团队演出场景二

     

领奖台上的"老男孩"      

编者按

4月3日,本刊《关注》版推出《“老男孩”:如有美梦,使之成真》的人物报道,引起不小反响。四个月过去,“凌空一啸”的“老男孩”又用歌声书写了怎样的故事?《去北京,聆听世界的歌声》从侧面作出了相应回答。“老男孩”现象,折射了大时代里的人心所向和情怀与共,它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可视作一种人文现象和精神审美加以观察和思考。

“老男孩”有一个梦想

在秀美的吉安城区,庙堂高远处,寻常巷陌里,活跃着一支男声合唱组合“老男孩”。四个音乐发烧友,因为共同梦想的牵引相识相知,并于2015年12月9日结盟成立了合唱组合。

从这个日子出发,“老男孩”,带着一股蓬勃干净的气息,以美妙的歌声和意气风发的笑容,深情唤起了各路人士不老的青春情怀,热情地传递了较高水准的歌唱审美。短短八个月,他们就旋风般唱响了吉安。政府大型活动助演,代表吉安赴省城参赛,乡村、敬老院、幼儿园,各种团体晚会,乃至市民婚宴庆典,到处都飘荡着他们愉快的歌声。

粉丝“柔兰”说:老男孩的身影是吉安亮丽的四点风景!老男孩的歌声是吉安2016年最美妙的合音!老男孩的梦想闪耀着吉安人民的心声!老男孩,一路看好你们!!!老男孩,奔着喜悦的心音启航的下一个神奇!!!粉丝“南家寺”说:喜欢“老男孩”,有梦想,有努力,有……

是三月底,“老男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打算7月底去北京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去参与,去领略,去享受……”

国际合唱节?!

好吧,王维早有言,“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揣着梦想,拜师,练声,表演,切磋,意气风发,果如阳光少年。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春天走了,夏天又来了。日月如梭,歌声如河。果然,7月26日,“老男孩”抵达了梦中所往,成为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中的一员。

在国际合唱节里

中国国际合唱节创办于1992年,由文化部主办,每两年一届。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合唱类艺术活动,被国际合唱联盟确定为世界A级合唱盛事。

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为期一周(7月26日—8月1日),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238支合唱团,参加了20个大项204场丰富多彩的合唱活动。

公益性、普惠性是合唱节坚持的办节理念之一。换言之,其既具有最广泛的参与性,又具有国际合唱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专业水平和业余水平的互补性。丰富,多元,包容,这正是合唱节的特点。

回到“老男孩”身上,抱着强烈的音乐梦想,他们有幸和全球一万一千多名合唱爱好者,站到了同一个世界级的舞台上,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无论如何,跨出这一步,不仅对于他们个人,而且对于身边很多的音乐爱好者,都打开了一个瞭望世界合唱音乐文化的窗口。

这一步,既长又短,既坚定又颤动。长的是与世界顶尖合唱艺术的距离,短的是,与世界舞台的空间距离;坚定的,是对音乐的执著爱好和信念,颤动的,是首次接触各国合唱音乐爱好者时的美好心情。

“老男孩”中的BASS(男低音)梁华如此描述:

结识合唱,结识三个哥们儿。从吉安唱到南昌,唱进北京,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意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激情和律动!北京之行,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到国内外一流合唱团队,有了一种渐行渐近的感受……

7月26日晚,合唱节在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但每个团队只配有2张入场券。曾几何时,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几代人的心之共往。四个人,谁都不曾进入过,更别提对这世界级的辉煌盛事有多么向往。

几乎是不约而同,老大冷和平和老二梁华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我有点累了,不想去,你们去吧。”

一个细节,体现了这个团队的风格:有默契,有友爱,有谦让,有包容。持久的结盟前行,要的正是这些品格。

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开幕式上的高水平节目,令“歌痴”陈一彬颇有失落,身临臻境,高山仰止,他深切意识到:“老男孩”的歌唱事业,任重道远。兄长们赶紧安慰他,我们就是来学习的,别想太多,快乐唱歌就是,唱出最好的我们就是收获。

对的,“快乐合唱”。 国际合唱联盟主席安德森在开幕式上称赞:中国国际合唱节把人们聚集到一起,共享合唱的快乐,这与国际合唱联盟“把世界各地的合唱音乐活动和人们聚集起来”的初衷不谋而合。

毫无疑问,“共享合唱的快乐”之理念,使得合唱节成为全球合唱爱好者的快乐节日。

一路欢唱不歇的“老男孩”,理所当然地,要在这个节日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7月27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东区曾宪梓报告厅举行了分片区的首场展演,“老男孩合唱组合”被安排在此场上台。他们准备了两首歌,“海港之夜”以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但是,现场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播放其自制的伴奏带!就连平日演出时习惯使用的麦克风也没有,一个也没有。

原来,合唱赛事只能有现场伴奏,钢琴或其它乐器。合唱,本质上就是纯粹的人声的艺术,在合唱的土壤里,容不下异质的存在。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情急当头,必须舍弃,舍弃从成立之初唱到现在的成名作“海港之夜”,选择留下另一支。

别的团队都是三支曲目有备而来!

就这样,四声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仓促开唱,此前,他们从来没有以清唱的形式唱过这支歌,合谐不够融洽不够无以避免。有所安慰的是,凭藉成员们天生的好嗓音和把控音乐的过往经验,一曲终了,“老男孩”依然赢得了足够的认同和掌声。那位帅气的现场工作人员连连惊赞:“到底是老艺术家呀,说换歌就换歌,居然还能唱得这么好。”

大家一听,莞尔相对。艺术家?业余歌者而已。

谁能想得到,“老男孩”第一次玩“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竟然是站在世界性的大舞台上。

“阿卡贝拉”起源于中世纪的西方教会音乐,只以人声清唱,并不应用乐器。到文艺复兴时期,以牧歌为其代表性作品。自17世纪始,工业革命带来了乐器的迅速发展,无伴奏合唱进入消退期。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并没有给世人留下什么“阿卡贝拉”曲目。

世事轮回,物极必反,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怀念纯粹的纯人声合唱,“阿卡贝拉”重新流行起来。这是题外话。

显然,首唱“阿卡贝拉”没有达到平常应有的水准。指导老师钟汉音绷着脸:明天开始,上午在酒店练声,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给我抠,一个人一个人给我过关。四个人之间,要达到任何人一个眼神互相就可以读懂的地步。在农大,与“老男孩”同台演出的,除了国内合唱团体,还有来自波兰,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的合唱团。这些来自异域的合唱艺术,真是使人大开眼界:波兰的虔诚庄重,俄罗斯的缤纷欢快,拉脱维亚的随性自然,白俄罗斯的载歌载舞,吉尔吉斯斯坦的优雅从容,莫不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

一天散场后,以一群莫斯科少女和山东少年为主,全场中外演员在大厅里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用各自的语言唱着一支又一支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喀秋莎》。歌声如浪,欢乐似海,那一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实领会“音乐无国界”的深刻所指。

从五湖四海来,到中国北京聚,聆听世界的歌声,共享合唱的快乐。安德森盛赞,“中国国际合唱节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典范”。

梦圆几何

7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真正的考量开始了。

与往届不同,本届合唱节以“分组展演及点评辅导”取代以往的“分组比赛”,25个国际专家评委分头在表演后给予一对一的专业点评,以给各个合唱团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合唱事业的良性发展。

“老男孩”是所在分片区中人数最少的组合,无伴奏,无麦克风,以四人之声如何驾驭这偌大的音乐厅空间?在因为塞车而迟到半小时的情形下,又如何迅速调整好焦躁不宁的心绪?

还是那曲四声部“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钟老师不断鼓劲:在舞台上,你们就是把这歌唱得最好的人。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自信。

钟老师对于这次演唱是比较满意的。“比以往任何时候唱这首歌都好。”

想当初,“老男孩”学艺心切,集体求教于钟老师门下。钟老师一分学费不要,严格相教,悉心指导。原因只有一个,“难得遇到条件好,又如此热爱音乐的业余爱好者。作为专业工作者,扶持业余音乐爱好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曲终了。主持人问,“你们确定只唱这一首么?”她不知道前因,不知道“老男孩”的无奈——就连这支目前唯一出手的“阿卡贝拉”,也是他们当机立断,以勇敢无畏的态度唱响的。他们曾抽空求教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小虎,导师看了曲谱说,这对于业余选手难度显然偏大了。

只唱一曲,是有些可惜,毕竟面对国际最高水平专家点评辅导的机会太难得!负责他们的,是一位瘦高的国际女评委。她给出了以下评语:1、节奏 、力度、音准都很不错 2、气息很好,一直能支撑到整首歌结束 3、感谢你们展现了一首传统的歌曲,饱含激情,让人印象深刻。

7月31日上午,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在北京温都水城会展中心举行盛大颁奖典礼。本届取消了金银铜奖设置,而是根据国际一流专家的现场评测,划分出ABCD四个等级。

这一天,一万余人的颁奖现场变成欢乐的海洋,掌声和呼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老男孩”全体参会,心有忐忑,梦圆几何?

“漫长”的等待后,答案揭晓:

“老男孩合唱组合”被评级为“重唱/小合唱组C级合唱团。”

对于一支成立仅8个月的业余组合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相对提劲的结果。

冷和平说:距离是走出来的。不走,永远不会知道脚下的路有多远!当我们和那些高水平的合唱团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唱的时候,我们已经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尽管踉踉跄跄,蹒跚前行,但是内心是踏实的祥和的!音乐给了我们纯净!

刘正芳说:北京之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音乐素养、认识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我们的发展目标。

陈一彬说:虽说这次北京之行,发现自身的差距和别的团队是如此残酷,如此的天壤之别,可是我的感受不是自卑,不是气馁,是越发激励自己努力拼搏,迎头赶上,发誓一定要把合唱练好,他们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而指导老师更有要求:期望通过这次学习,大家能够静下心来,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多听多练多积累作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水平。

来日方长“老男孩”。

并非多余的话

北京之行结束,记者个人微信发布了图文并茂的“四个男人的追梦之旅”,转发量远超意料。有市民笑称“全城链接‘老男孩’”。

“老男孩”感到不可思议。而在记者看来,“老男孩现象”说明诗意的梦想和情怀是人心共向。“老男孩”的动人之处不止于歌声,而是启迪着人们:匆忙的人生路上,是可以循着梦想的光芒携手诗意前行的。

而钟老师则认为,在群众音乐美育普及程度与水平有待提高的当下,遇见老男孩,令人感动!

转回身来,就合唱说音乐美育。钟老师认为,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在娱人娱己的同时,还培养了人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而后者,对于我国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确,合唱的魅力以及音乐之美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人类用歌唱抒发情感的历史远远早于乐器。合唱艺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世界语言。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音乐素质,合唱艺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重要指标。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本届合唱节开幕式致辞中说,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在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专家认为,以合唱艺术为代表的美育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应该在大中小学进一步普及。

以庐陵文化著称千年的吉安,离这一步还有多远?

普及音乐美育,值得期待!追赶梦想的“老男孩”不能仅仅是个案,音乐之美应该是众多小男孩小女孩一生的诗意所寄。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