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泰和山水的美丽神话
2016-07-25 08: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紫瑶山上

     

远眺武山       

著名文豪郭沫若1965年从赣州兴国路过泰和上井冈山,被泰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著名的《宿泰和》诗篇:“车过泰和境,回龙溪水清,山头林木茂,路旁稻禾平,乌骨鸡多产,钨钞矿著名”。好一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泰和“美景图”。

据明朝弘治年代的《泰和县志》记载,泰和自古就是水陆通衢之地,名山胜景,人杰地灵。原文是这样写的:“西昌旧称神仙窟宅,章贡山水阻碍,至泰和豁然平衍,渊潭澄亭,冈陇秀婉,特异他邑。匡山(即紫瑶山)盘曳,武姥(即武山)雄驰。”“登科诸岭拱其后,四望如玉几;澄江一水绕其前,俯视如天堑。王山(也即紫瑶山)东峙若锦屏张,武姥西来若天马骤,又其而三顾诸山,如笔架之横陈,至于龙洲过县,而状元之谶屡应;鱼坝添儿,而宰相之生不虚。山川形胜,有非他邑可比。”大意是说:西昌在古代被称作神仙居住的地方,章江贡江汇聚成赣江,顺流至万安,途经十八险滩流到泰和地界后豁然开朗,形成和其他地方不同的独特景观。武山雄居在前,牛吼江、登科岭环绕在后,放眼四望,泰和就像一张晶莹剔透的白玉大茶几。更绝的是澄江河在县城前穿城而过,仰视像一条天堑,紫瑶山像一张多彩的屏锦雄峙在县城的东边,西边的武山像奔驰而来的骏马,重峦叠嶂,绵延像一排笔架似的横陈于县城西面。

紫瑶山的传说

《太平寰宇记》中说,紫瑶山是因王子瑶跨鹤来云游而得名。传说西晋永嘉年间,华阳王子瑶弃官隐居于此。开初在黄茅岗筑坛设樵启簿,因他修道虔诚,感动了白鹤,鹤群飞集在黄茅岗上。朝廷惊闻此事,赐其曰“白鹤观”。不久,王子瑶把樵坛由黄茅岗移至义山,从此致力于读经修道炼丹,四十年如一日。王子瑶仙逝后,乡民为纪念他,把义山改名为“王山”,又称“子瑶山”。(这个“子”是儿子的“子”)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匡智、匡大郎叔侄二人弃官云游四方,在庐山受樵夫指引,来到王山,在白鹤观里作诗著文,并设炉炼丹,乡人因而又将王山改称为“匡山”。沿至宋代,朝廷太史张瑶山仰慕匡山风光,以自号“瑶子”改山名,并冠以象征吉祥和权势的“紫”字,(儿子的“子”改成了紫色的“紫”)。自此,“紫瑶山”之名沿称至今。

紫瑶山的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紫瑶山下赣江支流的仙槎河,流经灌溪镇古坪村三家洲附近有一深潭叫鹅公潭。因潭边有一山头好像一只公鹅探头河中喝水而得名。相传潭中有一暗河直通紫瑶山下的另一条河—— — 仁善河。在这条暗河里住着一个由千年杉木修炼而成的木精,木精全身都长满了鱼鳞。当他在暗河中住久住烦了就溜出暗河,来到鹅公潭,兴风作浪,暴雨倾盆,洪水泛滥,他站在河里有多高,河水就立刻涨到和他一样高,使仙槎河两岸的百姓惨遭洪灾,叫苦不迭。

当地山神为了使百姓免遭涂炭,将木精兴风作浪残害百姓的事禀告了玉帝,玉帝于是派天兵天将来凡间探询。正在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木精刚出暗河探出头,说时迟,那时快,天兵天将用九方戟向木精掷去,木精连忙把头往暗河里缩,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木精受了伤,仙槎河水也变红了。木精在暗河养伤,好一段时间仙槎河风平浪静,两岸百姓生活安宁。但是玉帝担心木精伤好后还会出来涂炭生灵,命令天神用笼盖罩在木精住的暗河上,天长日久,笼盖就变成了现在的紫瑶山。

武山的传说

在县城的西面,上田、马市、南溪的交界处有一座突兀而起的大山,这就是泰和县颇负盛名的文化名山—— — 武姥山,即武山。

它南北较窄,直贯东西,自西北稍向东南倾斜,中部略凹下,形似鞍马。山有四峰,北峰最高。武山虽不算高,海拔仅365.7米,但山体雄奇,横空出世,势如跃马,蔚为壮观,被人们称作“小庐山”。山上的胜景古迹不少,较著名的有东、南、西、北四岩,以及武婆冈、狮子峰、虎鼻山、仰天湖、珍珠泉、龙王洞、出水岩、飞来石等38处,其中西岩为武山雄奇秀丽之最。

传说一是:武山的得名,源于民间传说。相传唐代以前,有一姓武的妇人,人称武姥,在此修道炼丹,到老,飞天成仙,故称此山为武姥山,宋朝时简称武山。

另一个传说是:有说此地本无山,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同八仙飘海回来路过这里,他伫立云端俯视:赣江清澈碧透,田野如缀翡翠。他沉思许久,顿时心生一念:要是这儿有座山来修道炼丹该多好?于是,他用手往泰山方向一约,提了两筐土向下倒去,呼隆隆的雷声震荡,尘土弥天而降,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矗立起来了。吕洞宾喜不自禁地在这座新山上练了一阵武,因此,人们把它称为“武山”。

武山泉源丰富,西岩有一“炼丹池”,吕洞宾曾经在这个地方修道、炼丹。西岩的流泉泉位高,且流量大。流泉汇成一条小溪,叫“汪溪”,以其“溪水汪汪,长流不竭”而得名。汪溪泉流从西岩飞流而下,绕西岩山麓下的汪陂涂村而过。名闻中外的世界珍禽—— —泰和乌鸡就发祥于此。因泰和乌鸡发祥于武山山麓,所以又称武山鸡。

说到泰和乌鸡的起源,当地民间有很多传说。从武山西岩流下的泉水里溶入武姥炼丹的仙方妙药,汪陂涂村的鸡在溪畔嬉戏,常饮此水,久而久之,便成了白毛乌骨,凤姿仙态。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