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河畅水——青原大力实施“河长制”工作纪实
河岸整齐,绿草茵茵,水清见底……7月10日,记者在青原区富水河边见这美景。而曾经,这里河岸崩塌、砂丘林立、水质浑浊。富水河的变化,映射出青原区推动“河长......

□刘茂林、本报记者肖莉华

河岸整齐,绿草茵茵,水清见底……7月10日,记者在青原区富水河边见这美景。而曾经,这里河岸崩塌、砂丘林立、水质浑浊。富水河的变化,映射出青原区推动“河长制”工作的决心和成效。

近年来,青原区坚持“把河道当街道来管理、把库区当景区来保护”的理念,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同步”的思路,举全区之力抓好“河长制”工作,打响“三级联治、全域共治、机制管治”三大战役,卓有成效地加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推动河库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青原画卷徐徐展开。

三级联治,打好主动战

实施“河长制”工作,关键在责任。该区明确由区委书记任“总河长”,区长任“副总河长”,落实“区河长”“区库长”19人,分别由相关区领导担任。把“河长制”延伸至乡村一级,设立“乡河长”“村河长”100多名,聘请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200多名,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合作战的责任网络。

为引导社会群众参与,该区高规格召开会议,部署“河长制”工作,公开各级“河长”及专管员、保洁员、巡查员等人员的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河长制”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受众达8万人以上。

该区因地制宜,推动村民共治。东固畲族乡建立河道管理队伍,每公里落实1名管理员,实行责任包干。富滩镇为每座水库配备巡查员、保洁员各1名,及时清理垃圾。文陂镇出台河道管控“十不准”,保护河流环境。富田镇把“河长制”写进村规民约,严禁垃圾污水直排富水河,保护一江清水。

全域共治,打好攻坚战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把问题解决在岸上,水自然清澈。该区坚持全域共治,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与“三改三清”结合,与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整治结合,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堵污染。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度是该区农村的真实写照。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区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要求,投资1600余万元,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支持乡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污水进行“生态疗法”,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

结合“三改三清”清河流。河道采砂拍卖曾为该区财政带来不菲的收入,也带来诸多问题,该区权衡利弊后,宁可财政一年少收几百万元,也要还百姓一江清水,对富水河、孤江实施禁采,关闭采砂场18家,水质稳定在Ⅲ类水以上,“如今,感觉又回到儿时的日子。”眼前的景象,让值夏群众李文治兴奋不已。2015年,该区筹资8496万元,治理河流50多公里,清理杂物、淤泥、垃圾等138万方,整治水环境,促进沿岸山水园林乡村建设。

结合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整治优水质。今年6月,禅溪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而作为禅溪水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山塘水库同样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又黑又臭的水质如今变为清波荡漾。2014年,该区按照每平方米100元的补助标准,拆除养殖栏舍及附属设施1.4万余平方米,强制人放天养,水库水质达标率64%。

机制管治,打好持久战

实施“河长制”工作,永远在路上。该区坚持机制管治,久久为功,确保一江清水、一库碧水。

该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资金,用于“河长制”工作。建立水质监测机制,定期检测水库水质,发现情况立即处置,确保水质安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及时查处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杜绝水污染事件发生。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级联治、全域共治、机制管治,该区“河长制”步履更加铿锵有力。如今,在青原,蓝天、碧水、青山相映成趣,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