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青原山净居寺走笔
2016-07-11 08: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一座千年的古寺隐匿于青原山中,它千百年的历史如今仍在绽放光芒。

左为象、右有狮,后依安隐、前仰侍郎。整座寺庙坐东南朝西北,占地二十余亩。为面阔三间,三进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庭院特色。以大雄宝殿为中轴心,天王殿、毗卢阁居中,功德堂、祖师殿、禅堂,斋堂、伽蓝殿、客堂、地藏殿整齐地分布在两侧。左上角的放生池引来了青原溪活水,四座拱桥把正中间的大雄宝殿与四角上的天王殿、禅堂、毗卢阁和斋堂相连。这便是这座古寺的样貌,是江南庭院和古寺,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公元714年,有一位僧人在继承了六祖慧能的精神后,受其所托从广东曹溪山南华寺来到了青原山,开辟佛教道场,弘扬禅宗中的顿悟———“拈花一笑即是佛”。后来,在公元741年他在净居寺中圆寂,唐玄宗“敕赐建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于寺后,世人称他为佛教禅宗七祖行思,六祖慧能之后的禅宗大师。那时的净居寺还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安隐寺”。

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在唐天宝八年(749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因海风受阻,无意间与当时的安隐寺结下了一段缘分。他在中途折回的时候,从广州、韶关、赣州再到吉安,住于寺中,与日本随行僧使普照拜谒了“七祖行思归真之塔”。

直到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受感于禅宗的思想,改赐“净居寺”。此时,寺中僧众已经有千余人,成为当时的一大名寺,中国南方的主要佛教道场之一。

于是,在净居寺,我时常走神。阳光透过山间的雾气从苍穹中射落下来,殿中诸神佛庄严的法相和山间的雾气把我带回了过往的辉煌,一切都在朦胧中动了起来,仿佛一台飞速放映的胶片机在演绎一出老电影。在这肃穆之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来这里礼佛的民众与身着素衫袈裟的苦行僧……这么多人渐渐远去了,又有许许多多的人前来,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每进一重山门,我便多一分恭敬与肃穆。路边的红亭是第一重山门,我伸手去触碰浸润在其中的千年沧桑,有一种如水一般的东西向我的内心奔涌而来。而第二重山门上的“祖关”二字,令我感到肃然起敬,那是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墨宝。一笔一画之间都透着无比的遒劲。穿过第三重山门,也是真正的山门,便来到了净居寺。

一衰一荣,一静一动,一冷一热,在这里都回归到原点———众生平等。庙里的钟声响起来了,寺中的梵音传递到山间,令周围的一切都进入到安详之中。在读了为数不多的书,又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之后,我终于恍然大悟,一切的繁华都会令自己所累。寒来暑往,世间荣枯,最终都要化作一抔泥土,归于凡尘之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在圆寂之前嘱托七祖行思来到青原山开辟佛教道场时,是否已经预料到了千年的繁华与落幕呢?我无从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七祖行思没有辜负他的期待,由此开创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在禅宗五家中占了三家,净居寺成为万世崇仰的祖庭。而曹洞宗后由净居寺高僧随同鉴真和尚东渡传播到日本,并落地生根,逐渐成为日本佛学的正宗,历经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今日本拥有近千万的信徒。与此同时,禅宗青原派系也在东南亚一带广为传播。后来,便有了“日本禅宗史迹百旅”的认祖归宗。

数代人悲壮的意志在光阴中传承,不朽的精神与信仰却深深地刻在山河大地上。当年的辉煌已经很难再现,而这意志却依然在坚守与传承。禅宗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被拉得很长很长,然而从未断绝过,纵使是天灾人祸与世风日下,随着当年那千年不朽的拈花一笑,延伸到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