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青原有感

周亚峰

我确定,我今生要重登一回青原山净居寺。

重登一回净居寺,对于我来说,不是刻意的追求,但具体也说不出什么缘由。倘若一定要牵出些什么因果,我想我应该做一番比方:西游记里的八戒一口吃下人生果却未能尝出其味的故事,想必人人知晓。由此可知,我从前游览净居寺只是作了回八戒的动作。现在想来,当初作为游客的我,是何等的浅薄!

但凡说到“浅薄”这二字,读书人必定会联系起文化素养之事。且不说这些深奥的问题,我只想说,这回重登青原山净居寺真的是一种宿命。原本在计划之中的事,现在让我觉得是一种上天赐给我的巧合。而巧在何处,又让人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雨,是一种始终能让人情绪细腻起来的事物。古代的文人总能在雨中想起诸多事由,我想我也一样。那日从巴士里下来,天空下起了雨,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座青灰色的石刻牌坊,它在细雨中含蓄地看着我们打着伞向它走来,一点也不慌张,静静地保持着沉默,但我知道,它在虔诚地接纳着我们。它身上有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此刻摄影爱好者纷纷举起相机,对准它巨大的匾额,闪光灯陆续闪动。它没有为之动容,像一位老者。它身上的尘土洗净了,它的手中拿了佛珠没有,我也不清楚,因为我必须回到一个现实,它是一座石刻牌坊。它的匾额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我却终究没有去关注,这是我留下的一份遗憾。

过石刻牌坊,雨似乎下得更大,像一个资深的佛陀,喜欢让人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遭受一番曲折。再往前走,转弯处有一座石桥,隐约听见桥下哗啦啦的水流声,时而静缓,时而激荡,似一曲跳跃的古筝萦绕在耳旁。泉水,是古寺香火延续不断的文化承载,有水则灵,莲花更是长在水中孕育出一番洁净。我站在雨中,独自欣赏这份天然。

过石桥,便是一条幽深的青石板路。路的两旁长着高高低低的一些树,有香樟、紫杉、松柏。香樟的幽香沁人心脾,淡淡的,飘荡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仿佛欲与雨融为一体。雨滴滴答答的,十分清脆。

青石路的尽头直转就是净居寺。

未进寺中,但闻梵音袅袅于山间,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前走去,希望能在这净地荡涤身上沾染的俗气。

还未踏入寺中,便远远看见“曹溪宗派”四个遒劲的大字。听友人说,那是当年名噪一方的理学家王阳明的真迹。进门则是七祖行思亲自栽种的树,现在已经亭亭如盖了。

“大雄宝殿”中,佛祖半睁开的眼睛中流露出的神色令人捉摸不透,慈悲、庄严、温和、战栗……六祖慧能最早显示出过人的慧根,乃是由其师提的一个问题,一弟子答曰风动,一弟子答曰幡动,唯有他回答心动。在这之后的漫长光阴里,他严以律己,坚持苦修,终于继承五祖衣钵,使得禅宗发扬光大。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七祖行思在他之后,在唐神龙年间在青原开辟了青原禅系,净居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闻名于世。

有幸与主持擦肩而过,和他讨论佛法。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住持用文学给我解答,什么是真正的禅宗。弘一法师圆寂时说“悲欣交集”。王阳明去世时说:“我心光明。”这便是禅。

青原山一行,让我恍然脱胎换骨,若有机会,我会再来的!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