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新闻资讯> >正文
记住乡愁 探访吉安钓源古村
2016-07-01 10:33 来源: 大江网

吉安旅游微信:钓源的早晨,从一片片树叶摇曳中醒来,从一声声游乡的叫卖声中醒来,从一缕缕炊烟中醒来……

钓源古村在江西省吉安市兴桥镇,距市区十七公里处,是欧阳修后裔聚居地。欧阳修的祖先欧阳托,最先居于庐陵,后经吉水迁往永丰。

整个钓源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隐含太极八卦的结构布局,形成了钓源古村群落的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钓源古村,建村逾千年,这里土深脉厚,古风存焉。近年来,钓源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4A级景区”等称号。对钓源古村的仰慕,再加上近水楼台的缘故,驱车二十多分钟,就可以从喧嚣的闹市来到这静谧的古村,每一次来,我的心情总是明丽而宁静的。

对一个地方的喜爱,来自它的村名。“钓”和“源”,轻吟这两个字,就诗意十足!念着念着,就像看到了一幅清艳而温婉的画卷。推开名字的门帘,看到画里的人,画里的物,画里的气息,透着经年的美意。

早几年,我第一次去钓源,刚过完元宵节,大红的灯笼和对联,给古村增加了不少喜庆。为了能看到村子的全貌,我从村子出来,来到树木葱郁的小山包上,俯视钓源,有青砖黛瓦的老屋,有七星伴月的池塘,有大气十足的廊桥,整个村子,藏在一片葱郁的古樟林里,青砖灰瓦若隐若现,妇幼怡然自乐,又好似藏在一个巨大的元宝里,禅意悠然。

让人不得不承认,钓源的老祖先真睿智,植树、挖塘、凿井、架廊桥,与自然求平衡,与万物求呼应,村子有意营造桃花源的意境,避开了世间的喧嚣,像青山绿水间的隐士。

我们来到欧阳钟麟老村长家,老村长因古村而扬名,古村也因老村长绘形绘色的讲述而增色。老村长有事外出了,他的夫人热情地端来了自家做的米糕糖,酱饼和兰花根,泡好了上乘的绿茶,请我们品尝。坐在他家温暖、宽敞、古朴的堂屋里,抬头可望屋檐下的两个通红的大灯笼,一下子,就好像和钓源有了前世今生的缘分。

嘴巴里品味着茶香,我就急不可耐地想走近钓源,扑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卷:青石板铺成的喇叭巷,前窄后宽,聚财聚气,150余幢明清建筑,屋角有意成弧形,大门斜立,被外人戏称“歪门邪道”。古建筑内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绘和镏金字画。陈列于民居内的顶子床,朱红色的鎏金木雕,分别雕饰了麒麟送子、喜鹊登枝、八仙过海、竹节梅花等图案。

置身古巷,嗅着袅袅的炊烟,尤如穿越了悠远的时空隧道,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置身于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中。风雨廊桥的倒影;雕龙画凤的砖饰;长道短巷的青苔;宅院重檐错落,让来人无不生发出“寻古风之悠远,觅流韵之长传”的雅兴情思。

在一户人家的房门上,题有红底烫金的对联“忍能居九世,恕可处终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人云,能忍,得自安,宽恕别人,也是成全自己。儒家修身之言,处世为人的道理,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那一次,没能听到老村长声情并茂的讲解,多少有点遗憾,但我的脚步,我的目光,我的气息,已经亲近着古村,心,也有了一丝满足。

再以后,来钓源的机会也不少,但是,都是陪着朋友,把自己全心全意交给古村的柔然时光,真不多。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赶场子一般,多少有点愧对古村了。

2015年的国庆期间,我又一次来到钓源古村,想自由自在,心无旁骛地漫步古村,也把自己交给古村,我陶醉在一泓池水里,陶醉在朱檐灰瓦中,陶醉在深院清秋里,巴不得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古村为配合旅游,搞了个“梦回唐宋•国庆钓源民俗游”活动,穿插了一些民俗表演,以飨游客。汉服表演、舞龙灯、蚌壳舞、茶艺、香道等节目,为景点增色。这一次,我慢慢游走着、欣赏着,品读着。想看的,就多驻足,想打听的,就多问村民,想把自己融入古村,坐在人家的条凳上,不愿起身。

钓源欧阳氏祠是全族的总祠,从明正德年到民国五年,经过了四次修缮,主体为清朝建筑风格,据说,原来在总祠前,有一座气势恢宏的花岗岩牌坊和多尊旗杆石,可惜后来被毁掉了。

一般的祠堂大门口,都有石鼓和石狮子把守,总祠前面少了这两样,我心里推测着,大概也是后来被毁掉了吧。

总祠最大的结构特点是品字型天井结构,前厅下的大天井,与上厅两边的小天井,都成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品”字,而天井上方的三个檐口,也组成了“品”字。低头是个品,抬头也是个品,这种“天呈品,地呈品”的布局,神秘而有韵味。

按照历史文化来讲,就是“两品夹欧阳”。第一个“品”,希望欧阳后裔要有高贵的品质;第二个“品”,是希望后代有品味,有追求。这种“双品伴总祠”的建筑格局,一般是要出了名人才敢这么建祠堂的。据史料记载,一直以来,欧阳族人就有“团箕晒谷,也要叫崽读书”的好传统,有名有姓的五品官多达二十三名。清代,钓源古村出了兵部郎中欧阳模,兵部候补郎中欧阳镇慎,内阁中书欧阳萦等。

2002年初,千年钓源出土了一方墓志铭《宋故欧阳文叟墓志铭》,在讲述了欧阳通家族历史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欧阳家族对祖先崇拜的实例。欧阳通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儿子,民间有“询通父子创欧体”一说。应该说,建品字总祠,钓源古村有这个资格。总祠前面竖起的旗杆石,也是欧阳后裔人才辈出,代代贤良的佐证。

我注意到,宗祠规整的青砖漫地中间,有一个个砖拼的圆圈,按前后顺序,从高处到低处均匀排列。原来,这是祭祀时的排位,根据辈分,各自都明白自己的站位。我后来采访的欧阳丰年老先生,七十九岁,为欧阳氏第三十九世,为庄山礼派辈分最长、年龄最大,尊为庄山的族长,总祠大门的钥匙,也是在他手上妥善保管的。每次祭祀,他站的位置,相当于“主席台”。他说,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都要到总祠里上香祭祀祖宗,按照年龄辈分,站在“圆圈”里,不会有错。

忠节第牌坊是礼派宗祠前的重要建筑,是全村十六座牌坊中的唯一遗存,三檐单门,门前是七星望月的池塘,坊前的四株璎珞柏,是欧阳氏外迁后裔在元代从广西带回来栽种的,距今已五百余年。四株香柏,既像四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把守着古村,又是欧阳氏族一路繁衍的活化石。

欧阳氏到了第十三代,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派,礼派宗祠称“存礼堂”,存礼堂三个字为楷书,刚劲有力,落款是明礼部侍郎钱谦益所书。为何钓源古村,这个远离京城的乡野之地,留有如此名人的墨宝,现在推测,可能是在京城做官或经商的钓源人请钱谦益所写,而后从京城带回故乡的。

早几年,有窃贼潜入礼派宗祠,偷走了“存礼堂”匾额,不出多久就追讨回来了,因为整个礼派宗祠,实行了全程监控。据专家考证,存礼堂匾额,如此大的字体,是钱谦益存世的罕见墨宝。

忠节第正下方,有“父子登科”、“兄弟连科”的匾额,两旁是“忠义寸心足千古,文章二字值千金”。牌坊的背面题有“文章世家”,两侧的对联如下“九成翰墨无双品,八代文章第一家”,据说,这副对联,“九成翰墨无双品”是写给欧阳询的,“八代文章第一家”则是对欧阳修的赞誉。这不仅是庐陵文化的“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精髓,也可以看得出,钓源人的骨子里,文韬武略中,文大于武。

为了全方位审视“忠节第”,我退到水塘的对面,透过碧绿的柳条,我的镜头,把水塘、璎珞柏、粉饰的牌坊全都汇集在取景框里,此时,我的脑海里,既有“文章留痕,墨香沁心”的诗情,又有“眼波才动众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的画意,不敢大声按下快门,怕这宁静的画面被惊醒。

我的双脚,轻轻踩在青石板上,想和那久远的足迹重叠,也许,这青石板上,留着富家小姐的三寸金莲的足痕,也许,羽扇纶巾的名士,他带着银元和布匹,骑着高头大马,从异乡回来,那哒哒的马蹄声,就在我的脚下徘徊……

在一头宽一头窄的喇叭巷中,我与忙着晾晒团箕的大姐相视一笑,有鸡犬在巷道里自由穿梭,有挂着鼻涕的孩童嬉戏玩耍,巷道的尽头,有袅袅炊烟升起,这地道的乡村美景,让人流连不已。

我对“钓鱼窗”不得其解,脑海里随即生出了一连串的想象,是窗子做成了大鲤鱼的模样,还是此栋老屋曾经是一处鱼档,窗户成了档口。我的嘴巴里正念叨着这三个字,旁边的一位大哥出来了,他叫欧阳玉祥,是村里的小学教师,普通话很标准,曾经也做过古村的导游,为欧阳氏第四十二世。他领着我去看“钓鱼窗”的位置。原来,这钓鱼窗是一个正方形的窗户,没有窗棂,原来下面是一方池塘,富家子弟就把钓鱼竿从窗户上伸出去,以求鱼儿愿者上钩。

关于钓源的来历,玉祥大哥说得头头是道。原来,钓源古村的第一世祖欧阳万,他们尊为“万公”,在安福县做县令。原来,吉安到安福有一条古驿道,万公看到这里虽然山不太高,却有水的源头,感觉是一处山清水秀的佳境,将来子孙若是在此繁衍生意,一定会生生不息的。

到了万公的第五代欧阳弘,就真的来此开基了,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欧阳弘当时是博士官职,遵从了万公的夙愿,当时带了两个随从来到这里。为了测试这里的风水,他在水源处放了钓竿钓鱼,直到日头偏西,鱼儿都没有上钩,就在他准备收鱼钩的一瞬间,一条大鲤鱼扑扑腾腾钓了上来,真是天助。他当即在地上写下了四个大字:此地可泊。因为在水源处钓鱼,就把这里取名为“钓源”。

伴随宋、元、明、清历史的车轮,一路浩浩荡荡,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小村带着喘息声,从远古走来,厚重而悠远。三十多对旗杆石,保存完好的祠堂,长长的照壁,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彩绘,无不向世人展示“江南民居博览园”的霸气。

钓源古村在选址和建筑格局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风水原则。环绕的山岭名叫长安,呈S型,从东往西伸展,酷似阴阳太极图案。在形似半圆的两个弯环里,又把钓源古村分为两个村:东边叫渭溪,西边为庄山,其实,不看门牌,外人是区分不出来哪里是“庄山”,哪里是“渭溪”的。两村同宗同族,都是与欧阳修同宗的欧阳弘的后裔。

抚摸着厚厚的砖墙,踏着厚重的青石板路,我心中充满敬意,想想古人对待一砖一瓦,一池一巷,都如此用心构筑,真是非常不简单。

玉祥大哥说,在清朝中期,老祖宗喜欢到外面闯世界,大多在湖南做生意,你带我,我带你,他们卖铜锣,开杂货铺,赚回来白花花的银元,他爷爷欧阳瑢生就是在湖南做生意的一名盐商。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份,他们就回到老家,等待过年。还饶有情趣地请来戏班子演戏,一直演到开春。

据清道光年间记载,钓源古村曾经人口过万,街道有两公里长,酒楼、茶楼、钱庄、跑马场、当铺、妓院等各种功能设施,貌似一个乡村里的都市,因此又有了“小南京”的称誉。

双脚踩在青石板上,有岁月的沉重感和仪式感,钓源民居的门柱、门框、台阶、晒台,也大多使用青石板。一块块规整的青石板,在无言地展示着小村的内涵和古韵,那泛着清正之气的门柱、门框和台阶,意在讲述先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用心。

钓源人亦耕亦商,亦官亦商。据史料查证,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帮”中,其中的一支劲旅,就是钓源的欧阳氏。凡事都讲究做到极致,这是钓源人一直以来延续的品格。

条条巷道的青石板,据说是从安福经水路运到固江,再花大价钱从固江镇用人力抬回来的,这无数的青石板,表面凿得如此平整,大概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吧!

钓源村的排水系统有“明道”和“暗道”,青石板下的暗道,均为青砖砌成,雨天不湿绣花鞋。祠堂的天井下,也是四通八达的袖珍排水渠,一起汇入七星望月池塘。雨水过后,村子里没有泥泞,有的只是清新的景象。

钓源的民居中,墙是“清水墙”,用青砖层层垒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把木炭灰、石灰、沙子和糯米搅拌物,沿着砖缝,用泥工刀勾勒出笔直的线条,一座民居,就像一件厚重的艺术品。

钓源民居中的“重檐”屋面,最值得一提,屋顶有两层,第二层有三、四尺高,用木隔扇做装饰,晴天,阳光轻抚周身;夜间,可观星星月亮;雨天,临窗听雨品风饮茶,滋味非同一般。

钓源民居中,有“抬头见元宝”一说。老祖宗摒弃了天井潮湿的缺陷,在屋面的正中“开元宝”,一尺八寸深,一尺二寸五分宽,一丈长的大元宝,使得屋内的采光效果良好,满眼的“金元宝”,想必,钓源人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与“钓源欧阳氏祠”相望的,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兴建的中西合璧式别墅庄园,也称“八老爷别墅”,占地面积达两亩多,建有歇山式瓦顶的二层主楼位居后方,前院后庭,是钓源古村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建筑,院墙四周爬满了薜荔,连同沁满新绿的苔藓,典藏着繁华落尽时的简约和落寞。

看着那精致的藻井,做工考究的楼梯和扶手,完全有理由相信主人日进一斤金元宝的事实。别墅主体为木结构,楼层的左右及前方均有吊楼。木质的楼板上,用糯米、石灰和砂浆,混合搅拌涂抹,上面划成方格的“地砖”,很是时尚,踩在上面很有弹性。

八老爷是钓源首富欧阳国宝的后代,他狂来舞剑,闲去吹箫,能赚会花,是个享乐型的公子哥,同时,他也许是一位志向高远的读书人,因为别墅对联这样写道:神驰万里观天地,笔写千章说古今。

据传,八老爷胆子小,每每晚上如厕,必放几声鸟铳来驱鬼,村里人一听到“啪、啪、啪”的声响,就戏称“八老爷出恭了”。藻井下方,还有一个雕花顶子床,与上面的木杆相连,床可以任意变动高低方位,会追着日光转动,美其名曰“逍遥床”。如今,情悠悠,意悠悠,只有一株桂花树以及墙头上的狗尾巴草,伴着日月星辰,依偎着小楼,继续演绎八老爷神奇而神秘的生活。

在钓源,凡冲着路口的房屋,都砌有照壁。庄山村水塘边一处民居前面,立着一堵27米长、高3.6米的照壁,聚财聚气,也烘托出宅院的气势。

钓源古村是按照八卦的布局,民居也因主人的身份、地位、财力、经历而各具特色。单栋民居多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来到一户人家,燕尾式的马头墙,层层叠叠的灰瓦,就像蓝天下的写意画,漆黑的房梁上垒有燕子窝。讲究的人家,房梁上有海涵坛,海涵坛是木质的半圆形木盘,上面嵌有一个小瓷瓶,里面装有一小撮米,一块白布,一包茶叶,几个铜钱和一道符,是古代的辟邪神器,鬼神不敢入门。大厅两侧,是烫金的格言,意在要求子孙后代贤良尚德。

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村中村”的组合式住宅群,前有高墙大院,进院门可见一排廊舍,接着是四栋相同规格的房屋,呈“田”字对称坐落,有青石板的巷道相连,关起大门,是一个大家族,关上各自的屋门,又是一个小天地,各家互不干扰,子孝母贤,怡然自得。

古人做房屋,比现代人用心,比现代人讲究。在钓源民居中,木雕、石雕和砖雕,让人屏气凝神。门楼、屋檐、房梁、藻井、木槅扇等处,或刻山水人文,或画飞禽走兽,或描梅风竹韵,一件雕刻和彩绘,就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钓源,一站就是千年,从里到外透着的“精气神”,让观者不敢轻视和怠慢。

2014年9月25,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节目摄制组来到钓源古村,对该村的村落历史、文化传承、独特民俗、特色建筑等内容进行为期八天的拍摄,向世界展示了钓源古村的神秘和古朴。

阅读着钓源古村的池塘、风雨廊桥、石板路、照壁,既是一帧鲜活的时光表情,也是一枚民俗民情的生动符号。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钓源人有小资情调,在廊桥上听戏、逗蛐蛐、搓麻绳、纳鞋底、抽旱烟……多惬意!

寻着夕照的青石板小巷,我像一只前世的燕子,想从远古的瓦缝砖隙中,打探钓源古村经年的秘密。每来一次,总有新的收获,真是看不够,品不尽。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