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春水满池欢——青原降成本优环境促发展纪实
宣讲政策,问计施策,帮扶解困……眼下,放眼青原大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到处是领导干部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而奔波忙碌的身影。

□肖和平

宣讲政策,问计施策,帮扶解困……眼下,放眼青原大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到处是领导干部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而奔波忙碌的身影。

经济新常态下,青原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融资难、用工难、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诸多难题亟须破解。青原区乘着全省上下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的强劲东风,借助省领导挂点河东经济开发区的有利契机,统筹做好“政策、环境、创新”三篇文章,激活企业发展活力,打造发展新高地。做好“政策”文章,强管理降成本,为企业“减包袱”

走进河东经济开发区,只见一栋栋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一栋栋公租房并排而立……为充分考虑企业落户、员工住宿等问题,青原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降低要素成本,多渠道帮助企业“减包袱”。

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不仅可以节约购地建厂资金,节约设计、装修厂房的时间,还能大大缩短投入产出周期。如今,该区建有标准化厂房15栋、宿舍5栋,面积达15.2万平方米;建有公租房1434套及园区职工服务中心3.2万平方米,切实为企业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该区还结合省里出台的80条、市里出台的26条,出台了《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若干措施》共18条,助推企业发展升级。

政策出台,宣传要先行。为确保惠企政策入脑入心,该区坚持“大课堂”与“微课堂”双管齐下,组织“百姓直通车”和挂点领导及帮扶单位进园区、进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讲阐释活动,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为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该区设立创业扶持奖励专项基金,建立由政府主导,银行与小微企业积极参与的3000万元规模的倒贷基金,已为97家企业解决“财园信贷通”贷款3.47亿元。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做到“能降则降、应降尽降、以补促降”。在“降”的催生下,企业发展逆势上扬,今年1至4月,全区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18.3%。做好“环境”文章,搭平台强服务,助企业“撑杆跳”

发展经济,项目是关键,环境是支撑。青原区坚持软、硬环境同时推进,为项目安家落户建好“跑道”。以城市化理念打造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服务功能区,努力使传统工业园区向城区园区互动转变,打造城园结合的“城中园”和“园中城”。

河东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资金13亿多元,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在公共配套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上下功夫,8.28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园区行政服务中心、金融购物中心、员工技能培训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工业展示中心5个中心如火如荼建设,园区“微公交”在全市率先启动,投资1.6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一个集工业、金融、商贸、物流、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功能板块异军崛起。同时,总规划面积3万多亩、已投资3亿多元的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总用地面积880亩、投资5亿多元的汽车文化贸易城等项目竞相绽放在青原大地。

“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秉承这样一种理念,该区围绕企业需求做文章,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帮扶的“保姆式”服务。按照“五个一”帮扶机制,对全区所有重点工业企业、“一对一”“点对点”结对帮扶。

即报即批,实时监管。该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并严格实施效能问责制度,严查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扫清障碍。如今,落户该区的园区工业企业达到1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工业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惊人的进步与跨越。做好“创新”文章,壮筋骨聚产业,促企业“迸活力”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加强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力和竞争力尤为重要。青原区逐年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了由单纯引资向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等多举措的转变发力。

对区属主板上市企业和区属“新三板”挂牌企业,该区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和80万元。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设立创业扶持奖励专项基金,用于全民创业的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走进各企业,都能强烈感受到一个个将创新融入发展理念中。全区经济发展焕发强大活力。河东经济开发区被授予“省级民营科技园”称号,进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熙龙生态农业、吉瑞玻璃两家公司成功上市,奥克1991文化产业园、井大阳光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全市创业孵化基地。

本土电商也蓄势待发,开始书写转型升级的新传奇。该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形式推动电子商务跨越发展,“一个基地、两个园区、三大平台、四项工程”横空出世,井冈绿农网开启了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按照“抓招商引资带动、抓龙头企业舞动、抓项目建设拉动、抓园区攻坚推动、抓科技创新驱动”的“五动”思路,该区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使企业逐步从“高碳”向“低碳”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如今,该区电子信息、节能照明、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战略目标拭目可待。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