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山花绽放
吉州区自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以来,打造了40多个文化广场,培育了200多支文艺队伍。

原标题:幸福像山花绽放 ——吉州区广场群众文化现象纪实一、欢乐广场舞

     

民俗文化进城 李柳生摄

     

戏曲志愿者周小牛、肖普明夫妻在表演 刘黎霞摄

     

剧场演出 刘黎霞摄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炫丽的霓虹便将吉安城装扮得更加美丽。若此时,你来到吉安中心广场,你会感觉步入了欢乐的海洋,乐曲声此起彼伏,众多人群和着音乐唱着跳着,欢畅的气氛填满了广场每一个角落。若此时,你徜徉吉州区的大街小巷,步入树阴掩映下或大或小的社区广场,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欢乐景象。

吉州区自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活动以来,打造了40多个文化广场,培育了200多支文艺队伍。这些队伍,汇聚在一起,构筑了吉安城繁荣发展的广场群众文化,奏响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幸福之歌。天翼百姓剧场演出刘黎霞摄

刘黎霞

在吉州区韶山路与石阳路交叉路口的东南角,有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文化广场,广场旁一片修竹分外清丽。每天傍晚都有一群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在这里跳广场舞,这支舞队有个快乐的名字———快乐鸟健身队。队长杨美娟,今年刚60岁,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20年前,因为经常上夜班,杨美娟落下了严重的眩晕症,从此开始坚持锻炼身体。先是打拳、打门球,后来便迷上广场舞,从此便与健身舞蹈结缘。常年跳舞,她不仅身体跳好了,还成了社区的舞蹈“专家”。2006年,社区领导找到杨美娟,请她担任社区健身队的队长,带领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健身,深知健康重要性的她,欣然接受任务,这个队长一当,就是10年。

10年来,杨美娟白天在家看着视频学舞蹈,晚上不厌其烦地教学,带着大家一起跳。在她的带领下,快乐鸟健身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近100人。来跳舞的大爷大妈,虽没有舞蹈基础,学习热情却很高,表现欲望也很强,在各种汇演活动中,争相上台。为协调老人们之间的关系,杨美娟也有烦躁之时,碰到一些不讲理的老人,她甚至有不当队长的念头,可睡一觉起来这个念头又抛到九霄云外了。她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地健身,看着大家的身体越来越好,我觉得很快乐,心里很舒畅。”

让每一个队员在快乐中收获健康,这就是杨美娟觉得最欢畅的事!站在街口远远望去,健身队大爷大妈们花白的头发,像一片云,在绿竹丛中飞舞着,远处的天空,星光璀璨,一片安宁祥和,这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陶醉。

大妈们跳得欢畅,大爷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有的拿着唢呐笛子、锣鼓钹镲,在文化广场的某个角落围坐在一起,吹奏一曲又一曲经典老歌;有的一手提一个小水桶,一手拿一支一米多长的海绵头超大水笔,如舞蹈般在广场的地面上笔走龙蛇,进行书法练习;有的带个音响,邀上几对舞伴,把广场当舞厅,音乐一响便“蹦嚓嚓”地转起来,一圈又一圈,那轻盈流畅的舞步惹得悠闲散步的人们忍不住跟着转起来。

盛世中华,处处欢歌。傍晚的吉州街头,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或许她们的舞姿并不优美,歌声有些嘈杂,唢呐锣鼓刺耳,书法良莠不齐,但你若走近了看,她们乐在其中自我陶醉的表情,会深深打动你。

二、欢笑小剧场

天气晴朗的午后,如果你经过中心广场西南角的绿树丛,便能听到《贵妃醉酒》《智斗》《打虎上山》等老辈人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腔。这里是戏曲志愿者的小剧场。戏曲志愿队成立于2014年,16名队员都是京剧爱好者,年纪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50多岁。发起人周小牛、肖普明是一对夫妻,都是退休干部。三年前,由于爱唱戏,又怕吵到邻居,夫妻俩便自己买了个小音箱,每天下午在庐陵文化园自娱自乐。有一天,市委王书记到文化园视察工作听了他们的演唱后,鼓励他们多组织些人来唱,唱给更多的人听。在王书记的激励下,便有了这支队伍和广场这个小剧场。

郭长家,是戏曲志愿队的忠实粉丝。他是典型的京剧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每天晚上骑自行车从长塘镇西村到城里的京剧团看演出。他说:“如今虽说电视里也有唱京剧,但不如现场看真人演唱过瘾。我喜欢听金老师唱,她唱得可好嘞!”

他说的金老师,名叫金丽娟,是这个小剧场的台柱子。金丽娟出身戏曲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十分喜爱京剧。退休后,她活跃在百姓剧场、社区舞台,几年下来,便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明星。她有一批“金粉”,不管她在哪里演出,都要来捧场,有个老人,中风后行动不便,还坐着轮椅来听她演唱。有位“金粉”,把每次演出时给她拍的照片做了一本厚厚的影集送给她。观众的喜爱给了戏曲志愿者们极大的鼓舞,大家把每天下午的演唱活动当成了一项事业。金丽娟说:“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京剧的魅力,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幸福和快乐。我们的演唱,也是对京剧的传承。”

无独有偶,这个小剧场的对角,中心广场的东北角,也有一个固定剧场,只要不是雨雪天气,每周二、四、六晚上,便会有一台综艺文艺节目在这里演出。人们给这里取了个温暖的名字———天翼百姓剧场。

这个剧场的主人是吉州区广场社区天翼艺术团。他们从2011年开始,在这里为市民进行公益演出,至今已演出600余场。五年来,他们编排了100多个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文艺节目献给观众,让观众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给人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每次演出,剧场总是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今年已62岁的周晓红,是艺术团的创始者、骨干之一。说到演出,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知道,自己表演水平一般,但观众喜欢啊。听见观众的掌声,我就知足了,开心了。”

吴曼如,艺术团团长,今年61岁,性格爽朗,做事泼辣。回想五年来的发展之路,她感慨万千:“我们团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如今包括舞蹈队、戏剧队、乐队共30多人,一路走来,遇到过困难,但得到了吉安市电信局和吉州区文广新局的扶持,得到了街道社区的帮助,如今,艺术团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观众需要我们。观众的需求,是我们每一个团员的精神支柱。团员们的奉献精神,是天翼百姓剧场成功的基石。”

在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人们只要有一台电脑或手机,便可欣赏各类文艺节目,为什么这样的广场演出还如此受青睐?这是人性的回归。人,从来都是群居的,当这种属性受到挑战,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求群体,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需要与人交流,需要精神慰藉,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团体,有了这样的演出。

然而,600多个夜晚的无偿演出,以及这背后一千多个日夜的排练,是什么让他们坚持?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不断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被人需要,这就是原动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演出结束,观众都三三两两地离去,天翼艺术团的团员还在收拾散落在场地四周的设备,打扫场地卫生。他们忙碌的身影,给人深深的感动。

三、蓬勃艺术团

2016年3月9日,阴历二月初一,是青原区第六届庐陵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天。这天晚上,《青原禅韵》音乐会在吉安保利剧院倾情上演。近200名业余演员用几近专业的演出,完美诠释了青原禅宗“静、净、境、敬”四重境界,整台晚会清雅怡人,禅意浓郁,让人在轻柔舒缓的梵音中荡涤心灵,感悟人生。这台创意策划、编排融合让人耳目一新的晚会,得到社会各界众口一词的称赞。可有谁想得到,这台晚会节目的主创人员及大部分演职人员竟然来自吉州区北门街道文化艺术团!

邝欣,吉州区北门街道文化艺术团团长,是吉安市科技局的退休干部。她退休后赋闲在家,总觉日子索然无味,便主动走进了社区文化队伍。多年领导岗位的锤炼,加上年青时积累的艺术修养,使她在街道文化人才中脱颖而出。2013年底,吉州区北门街道成立艺术团,请她出任团长。一心想着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事的她,二话没说便答应了。北门街道文化艺术团成立两年来,一大批文艺爱好者被她搜罗旗下,创作了几十个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承办了街道所有的文化活动,承担了区里送戏下乡的演出任务,主动下到社区、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等地方进行公益性文艺演出,一时名声大噪。

谈及这两年办团的收获和体会,邝欣打开了话匣子:“我做艺术团的初衷便是要把艺术团做成公益性的文化服务组织,通过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再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将和谐文明、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团员。这两年,艺术团承担了许多公益性演出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虽说有时很累,但只是身体累,内心是充实快乐的。退休时曾担心,无所事事的日子难熬,没想到现在的生活更加精彩了。”

她说,做《青原禅韵》音乐会,虽说压力大,但因为有吉州区蓬勃发展的民间艺术团体做靠山,有吉州区文化馆的业务支持,便觉得有底气。近期,艺术团又接受了吉州区民政局交给的任务,筹划一台公益性晚会,唤起社会对孤残儿童、孤寡老人的关注,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爱。做这些活动,艺术团从未想过赚钱,只一心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取得期待的社会反响。

吉州区文山街道天马艺术团是吉州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类社会组织,也是第一家由政府引导,民间发起,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艺术团体。五年来,文山街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街道的文化工作委托给艺术团。艺术团也不辱使命,把活动做得有声有色,以活动促发展,在街道7个社区成立了12个分队,团员发展到400多人,街道文化事业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繁荣局面。

傅美兰是天马艺术团的发起人、团长。年逾50岁的她身材苗条,肤色白皙红润,看起来只有30多岁。问起她永葆青春的秘诀,她说:“这都是艺术团的功劳!每天唱歌跳舞开心快乐如何能不年青?不仅是我,艺术团里的姐妹个个都显年青。一些姐妹曾经爱打麻将,加入艺术团后,便与麻将桌绝缘了,因为这里给大家的快乐更多。”谈及几年来参与街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她自豪地说:“五年来开展了100多次文化活动,且大多都是通过市场运作。街道每年只投入一小部分资金维持艺术团的日常运转,便撬动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服务街道文化建设,这是艺术团最值得自豪的地方。艺术团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成为街道、社区干部学习的榜样,艺术团的工作也得到省、市、区三级政府的高度评价,是吉州区‘社区小组织推动文化大发展’模式的试验者、先行者。”

邝欣和傅美兰,两个人生轨迹迥异的人,因共同的爱好在退休后选择了共同的事业。谈话时她们兴奋的表情,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充满激情的内心,那里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欣喜,有再次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自豪,有最美的夕阳红。正是有许多像她们一样为了心中梦想、为了一份担当的领头人,才成就了吉州区如此蓬勃绽放的广场群众文化。

城区繁荣发展的广场群众文化,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组织终于按捺不住,争相冒出。如今,吉州区每个乡镇都成立了3———5支一定规模的文艺队伍。一些优秀的农村艺术团也脱颖而出,如兴桥镇湖田村老年艺术团,以演传统采茶戏为主,农闲时自发到各村巡演。他们的节目,或弘扬真善美,或传承地方戏,很受农民欢迎;兴桥镇钓源村女子文艺队将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编排民俗节目,为古村文化旅游发展助威助力,得到一致赞扬。

为促进民间艺术团体的健康发展,吉州区文化馆在全省率先成立吉州区民间艺术团体发展促进会,引导他们自我管理,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如今,这些艺术团体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延伸的工作手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宣讲政策法规,引领广场群众文化发展......等等,他们都热情接受,身体力行。

吉州区的广场群众文化,就如烂漫的山花,正绽放着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