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三级生态阶梯筑绿色屏障(图)
来源: 中国江西网 2016-06-24 14:55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江西吉安,虽然也如江南其他城市一般,傍山环水,可是在今夏这个暴雨频发的季节,却并没有内涝出现。其他城市居民所苦恼的雨中“看海”的场......

“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江西吉安,虽然也如江南其他城市一般,傍山环水,可是在今夏这个暴雨频发的季节,却并没有内涝出现。其他城市居民所苦恼的雨中“看海”的场景,对于吉安市57万余居民来说,距离已经有些遥远。

吉安建设者利用67个“市立公园”、数十个郊野公园,以及沿山沿水建设的万米绿廊,构建了吉安城市绿色生态的三级阶梯。每逢暴雨来袭,千万方的雨水都能够从这三级绿色生态阶梯里“拾阶而下”。

城市的美好,三分建设,七分治理。吉安人梦想的不只是雨季不再城中“看海”,而且还要通过对城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革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这里的美丽乡愁,享受生态吉安的丰硕成果。

1

庐陵生态文化园一景

三级绿色生态阶梯构建雨季屏障

吉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操建民,在每一个暴雨预警发出之后,都会查看城南、城东的城市雨水吸纳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像这种例行排查工作结束之后,即便是天降暴雨,操建民也不会再担心吉安新老城区出现前些年那种恼人的内涝。因为随着吉安市开放式雨水排放系统的建成,加上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的建成,雨中“看海”,自然也不会再发生。

建设“生态绿城”对于古城吉安,似乎是触手可及——毕竟吉安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水资源达215亿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可是,如何把如此丰富的天然资源转化为宜居城市的动力,如何将山清水秀变作可以生生不息的生态福利,却又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吉安建设者的答案是:通过对城市山体、水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打造生态绿色格局,彻底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目前,吉安已经将67个公园被命名为“市立公园”。它们和吉安其他县市的郊野公园一道,与沿山沿水建设的万米绿廊一起,构建了吉安城市生态的三级阶梯。

这三级阶梯,不仅能让城区居民在春夏,重新聆听河畔响起的“蛙声一片”;不只是能让人开门见绿,有着智者乐水的享受,而且每逢暴雨来袭,千万方的雨水都能够从这三级生态阶梯里“拾阶而下”,不倒灌进城,不内涝成灾,反而成为吉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农村清洁工程扮靓吉安生态环境

走进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修剪整齐的行道两边树木,清澈见底的璋塘水,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房屋与绕村湖水交相辉映, 加上道路两旁大树,映在眼中,宛如一幅美丽乡村的风景画。

“这种整洁干净的环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村民刘四秀称,在她的记忆中, 五六年前,村里就开始进行农村清洁工程,提倡村民不要乱扔生活垃圾,每家每户的垃圾收集后统一倒进设在村里的垃圾筒内。“保护家园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村人自觉共识。

在新圩镇党委书记刘洁看来,璋塘村整洁干净的卫生环境只是该镇的一个缩影。刘洁告诉记者,该镇有14个村(居)委会,是国家级生态文明镇,为了探索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他们到多地进行“取经”。

做任何事坚持一时容易,长久做下去却很难。像璋塘村整洁干净的卫生环境,它是如何避免成为“半拉子工程”的呢?刘洁说,由于村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周边卫生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主动希望政府把这项工作做好。总结“做得好”的村庄经验后,该镇已把农村清洁工程在全镇由点到面铺开。

全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如何保障这项工程顺利实施下去,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保障。刘洁称,他们采取了“政府奖补一点、农户自筹一点、村级配套一点”的“三点”模式筹集资金,政府每年预算安排40万元左右,用于配齐配全村内垃圾桶、保洁用具和奖补资金。

另外,在资金筹集方面,政府每年按10元每名村民的标准、村委会按15元每人的标准,农户由村民理事会通过“一事一议”按不低于20元每年每户的标准,每年筹集资金近80万元,确保全镇农村垃圾处理有序运转。

坚守生态绿化打造美丽吉安

走进庐陵生态文化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绿色,园内近处的庐陵湖与远处的螺子山连成一片,山水相依,茂林修竹、湖光桥影、白鹭翩飞、一派生态美景……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是一片赣江发生洪涝灾害时,用于临时泄洪的滩涂地,竟成为如今的全国4A级景区。公园管理人员介绍,庐陵生态文化园主要是以绿色为基调、红色为映衬、古色为点缀。公园当初在设计时,就是本着“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的原则,围绕山体和自然生态水体做文章,自成布局。

庐陵文化园这样的大型公园只是吉安城市园林的一部分。吉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吉安市有庐陵文化园等18个大型公园,还在老城区街头巷尾插花式建成了80余个小游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一千米有大公园,五百米有休闲小游园,市民可以常年见绿,四季赏花。”

毋庸置疑,这一片片绿地、一处处公园,是吉安在城市建设中坚守“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理念的结果。吉安人以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其他重点区域的城中村、城郊村和风景名胜区村庄为主体,通过置换改造、整合规范、保护提升等方式,着力打造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域、大生态绿化,以全力保护古城吉安大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