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石坑记
2016-05-23 08:3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罗霄山脉中段,遂川北部林区,莽莽林海深处,有一千年古村———新江乡石坑村。

石坑,其“名”不扬,甚至有些土气,却大俗大美、远近闻名。不单是全国首批、江西首个“生态文化村”那块金字奖牌,更是走进石坑、亲近石坑、体味石坑,那擎天楠木群落、无声科举证书、莽野原始森林、深厚生态文化、惊奇林改创举……于静默优雅中散发出脉脉馨香。

石坑之美,美在生态及其人文,美在精神及其底蕴。这无需更多美言道白,素色白描足矣。古村处处古楠、古林、古祠、古碑,亦存古庙、古钟、古屋、古桥,而贯穿其中的,是千年传承之人文,是大美之精神。

这里杉林如海,楠木集群,森林覆盖率达93.6%,堪称地球“绿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村庄楠木随处可见,且硕健高挺、成林成群,围径80厘米以上、树龄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楠多达330余棵,形成群落的千年古楠木群有三处,并保存地球同纬度最完好的次原始森林上万亩。置身于幽深丛林、森林氧吧,可观山赏绿,可洗肺净心,可修身归隐。这世界该有多大啊,但楠木这一濒危树种、上等林材、木之贵族,何以独择林乡一隅,繁衍安营、生生不息?这其中,该有多少传奇、多少故事、多少人文!

石坑崇楠敬树、保护生态的历史悠久,先人朴素的“风水”意识浓厚,逐步形成一种世代相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土文化。邹氏宗祠后龙山及村庄路口、水口均遍种楠木,村民视楠木为风水林、添丁树、兴村宝,宗祠刻有碑文族规,村口仍存留宋代“护林禁碑”崖刻,并建有“许逊阁”、“坛官”等,以人神共护的多元文化形式护树佑林。“添丁植楠”、“樟木嫁妆”、“功名立碑”,这些独具民俗气息的故事,解读石坑祖辈耕读传家、为人处世之道,也见证石坑文风兴盛之渊源。

古时石坑子弟中举返乡后,族长按当时朝庭礼制,将中举年号、等级、时间进行碑刻,并立于祠堂前或中举人士家庭院,以光耀门楣。这种碑刻即功名碑,又称功德碑、拴马石、旗杆石,相当于今之学历文凭,故称“科举证书”。自宋代以来,这个不过六百余人的小村庄,通过科举的进士、贡生、举人、秀才多达262人。祠堂前功名碑刻林立,至今仍保存69块。

石坑人之于护林、生态,敬树崇楠不仅是一份美好寓予,而今早已内化为一份守望、一股气质、一种精神,成为林乡典型的生态民俗文化。这种注入人文的自然生态,既涵养人文精神,进而又激发石坑子弟崇文尚学,形成良性循环。

走进石坑古村,楠木成群,漫山滴翠,层林尽染,社溪双流贯村而过,亭台楼榭点缀其中。石坑人不仅以崇楠立起了自然生态精神,还以崇文立起了人文生态精神,更是在洁净家园、建美村庄、绿色崛起的实践中,提升了生态与人文精神的高度。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