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忠这个人
“朋友家的兰花养得只余三两根了,端来我家治养,三个月后还他,生机勃勃,他不信:是我当初那钵么?”

侍弄兰花

     

书写中的郭文忠

     

郭文忠的书法作品

     

位于城南的庐陵书法院     

人物简介:郭文忠,1971年生人,中国书协会员,江西省美协会员。万安县政协委员,万安县“冬日暖阳爱心基金会爱心大使”,2011年度“万安县十大杰出青年”。吉安“庐陵书法院”院长。

“朋友家的兰花养得只余三两根了,端来我家治养,三个月后还他,生机勃勃,他不信:是我当初那钵么?”

初见郭文忠,他夸说自己善养兰,大家作哄堂状。何故?

郭文忠其人,粗黑,个矮,胡子拉茬,一双大耳有藏福相。不开口时面相肃穆,若智,若愚,却精干也不是,憨痴也不是,不好归类。一开口,话头走走停停,令听者总担心其言词要绊倒舌根来,可能是舌头和思维速度不在一个节奏上。这样一个人,跟兰花的挺洁秀雅高贵静稳相去太远。

都说“花如其人”,他善养兰,谁信?

郭文忠急了,拉大家下楼。楼下幽静的雕花木筑大堂里,挂满全国各地名家书作,无一例外的,是隔几件就端端摆放着一盆兰花。兰韵墨香交织互染,令人瞬间就沉静下来,身心安逸无比,所谓“室雅人和”,莫如此状。

再细端郭文忠,不由收了笑。正疑惑眼前的他,莫非并不动人的外表之下,真藏有一颗风雅之心?他说自己还喜欢种杜鹃。问原因,答:“有一回,在山里砍柴,看见岩石的窄缝里长着一棵纤瘦的杜鹃,我很好奇,就仔细地挖开石头,小心地盘出杜鹃的根来,却是好大的一蔸,根须错综盘结的,你想不到,一根弱细的杜鹃苗,支撑它的,竟是那么强壮的根系。”郭文忠用胖胖的手盘了一个大圆,眯细的小眼睛闪着亮光。

可是,这与你喜欢种杜鹃关系何在?

“关系大了,我觉得这棵杜鹃就是我自己。顶着人生中怎样的千刀万砍都要活下去。”他眼里的亮光消失了,隐忍的泪花亮晶晶的。

原来,对应庞大的根系,那棵纤弱的杜鹃苗原本该是粗壮蓬勃的,运气好的话,它可以长成一棵乔木,是一代一代樵夫的斧劈刀砍使得杜鹃一年一年的只能重头再活。重要的是,它从来没有死去,它一直活着。

意识到这一点,郭文忠对杜鹃情有独钟,他上好的养花技能,除了养兰,一部分奉献给了杜鹃。“我山村老屋的前前后后种着各种杜鹃。”

郭文忠吃过大苦。

家里太穷,作为家中长子,高中入学七天就辍学了。那年他16岁。离开学校时他发誓,“我再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过这样的日子。”

辍学后,种田、当代课老师、做榨油坊师傅、南下打工、开出租车、搞养殖、种植、搞建筑、做包工头、开饭店、汽车美容、茶楼、礼品公司等等,郭文忠五花八门都搞过,钱虽说挣到一点,但个中滋味却非常人料得……

如今,进了城的郭文忠始终牵挂着养育他的小山村。自2005年他捐资在母校筹建阅览室起,每年都在添补图书。每当县里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不计报酬。

有个故事值得一说。

郭文忠的妻子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每回遇上乞丐,丈夫总是叮嘱她:给他们,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她常常不高兴,“有些人讨成了富翁,比我们还有钱。”

提起这事,郭文忠百感交集:“因为我要过饭。”

一言既出,闻者莫不吃惊。

郭文忠在海南混生活时,混到身上一文不名。有一天他饿急了,就顾不得尊严和脸面,在一个饭摊前讨要了两个馒头。“两个馒头,一块四毛钱呀,我却买不起!”他颤抖着声音。“从此,我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真讨还是假讨,不管他是富翁还是真穷,只要伸出双手的一刹那,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因为他在精神上输光了。”话尾,他的音调骤然提高八度!全场静肃。

不太清楚,是否就是这次“要饭”经历,让郭文忠明白一个道理:人生在世,精神的高贵始终是高过一切物质需求的?

事实就是,历尽人生道路上的摸爬滚打,在一家四口的吃饭穿衣终于不成问题后,2010年,年近四十的郭文忠,以“程门立雪”的坚忍精神,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师中国书坛名家、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并终于事随人愿。在自学书法二十多年后,这个万安小山村走来的郭姓汉子,终于迎来了艺术道路的大转折。

自比“岩石缝里的杜鹃”的郭文忠,尽管生活坎坷,一路奔忙,但是,多年里他始终没有放下对文学艺术的渴望与追求。辍学了,对书法的热爱却无以解释地生出。当时农村条件很差,18岁时,他选择自学书法这条路。结婚后头几年,家里经济一时好不起来,但再困难,他也不会省下买宣纸笔墨的钱,这一点,其妻子始终是无怨无悔地支持。

当时,他最好的字帖,就是拾捡到一些乡村老人遗留的,令人心仪的手抄药书、地契等;最好的老师,就是那些民间稍懂书作的老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每有闲暇,他就潜心练习,即便是劳动间隙,也不忘折取树枝在田垄间涂写。由于缺乏指点,他的书法小道走得坎坷曲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执著于书法的他凭借“一手好字”结交了不少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万安县城注册成立了“文中书画社”,开始广交县里县外书法界的良师益友。

“默默昧昧,其光必远”,20多年的书法自学引领郭文忠走向了艺术之光。

6年前,当如愿成为毛国典老师的门下弟子后,为了潜心习书,他一气关停了三家公司。名师指点加上各种书法研修班的系统学习,郭文忠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书法目标。

他悉心临写北碑一路,他被龙门二十品中那种大刀阔斧的用笔态势和沉着痛快的特殊书风深深吸引,冥冥陶醉,从此拾笔不辍,甘守寂寞,倾注三年时间一心投入到龙门二十品的研习当中。

又是一次偶然,他结识了一位信奉佛学的友人,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以研究佛教禅学这一特殊思维方式研习书法。由此,他心境越发宁静,远离浮躁安心创作。他力求达到用笔流畅,沉着果断,气韵生动;力求把书法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渐渐地,其作品开始有了干净利落、挺拔向上的感觉,古拙劲挺、浑厚大气、灵动中显端庄、浓墨中聚朗秀的个性书风也慢慢形成。

苦心人,天不负。2013年10月,他的作品先后入展中国首届“沈延毅杯”全国书法大赛和中国首届“陶渊明杯”全国书法大赛,并跻身海峡两岸当代名人名家名作30人巡回展。2014年又斩获“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同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全国50人),也同时被江西省书协评为优秀书法创作骨干。

吉安城南,沿井冈山大道左侧,沿后河绿廊,越晴澜桥,河畔有古色古香的一高一矮雕花小木楼,其处隐有“庐陵书法院”,45岁的郭文忠在此任院长。因书法院建于晴澜岛上,郭文忠被好友们戏称为“晴澜岛主”。在这里,明月清风共秀水繁。在这里,“郭岛主”不准人打蜘蛛(他竟然把打蜘蛛的老岳父“开除”回家了),捉鸟,钓鱼。“因为在这个岛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我的伙伴。人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一体的。”

庐陵书法院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的。书法院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郭文忠的愿望,是把当今国内高水平的作者和作品带到吉安,让对书法有兴趣的吉安同道友人能近距离观摩到优秀的书法作品,提高对书法的认识。与此同时,书法院更成为古后河绿廊一道风景。游人信步岛上,进入院内,徘徊于一件件书品之前,呼吸着纸墨清香,不知不觉间就接受到了文化的洇染熏陶。阳春三月,吉安市教育系统为期一年,多达百人的书法培训班在此开班,同时,万安教育系统的书法班也开班了,郭文忠在忙碌中感受着传播传统文化的快乐。

电脑时代,千人一面的字母键盘书写成为一种新文化形式。日常生活中,汉字的书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流淌于笔端的书写精髓在渐渐淡化。然而,生于贫寒,乐于书艺的郭文忠却始终认为:“书法艺术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追之无悔。”

行文及此,想起书法院里郭文忠亲养的一盆盆兰花,几乎可以确认,由于造物主怠工而面貌潦草的他,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真名士之心。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