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樟乡入画来
来源: 江西日报 2016-05-13 10:16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新年伊始,在“中国最美樟乡”安福县金田乡广丘村、枫田镇梅林村、洲湖镇中洲村等地,一场拆危房、建新村,铲脏乱、建绿地,壮产业、奔小康的建设热潮正在涌动。而引领这一热潮的就是该县美丽乡村“样板工程”,它加快了该县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使“赣中福地”处处活力四射,欣欣向荣。2014年,该县获得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2015年,该县被纳入我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六个结合 四个统一

地处武功山下的安福县,是我省十八个文明古县之一,现有人口40万。与我国大多数农村一样,该县存在农村民居外观陈旧,防灾抗灾能力弱,设施简陋,功能不配套,超占多占突出,“空心村”日益严重等问题,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危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而且管理难度加大,村级经济发展乏力。面对这一“痛点”,该县以列入省直管县试点县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推行“六个结合”(结合安居工程建设、精准扶贫、“空心村”整治、深山移民、灾后重建、农村清洁等六项工程),探索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管理、统一整合的农村整治“四个统一”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工程”,并逐步在全县推广。这一工程的推行既较好地破解了农村建设发展“无地、无序、无钱、无力”等难题,取得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存量土地盘活、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等良好成效,又实现了农村安居工程“三年任务一年落实”的巨大成效。这一工程的建设模式顺民意,可推广,可复制,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科学规划是抓好美丽乡村“样板工程”的前提。该县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宅基地复垦以及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由县规划设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专业设计人员进村入组实地勘察,对30户以上村庄和20户以上自然村村庄全部进行统一规划,按照未来10年、20年的不同规划期限,进行人口增长和用地面积测算,界定规划村的外沿,充实村庄发展内涵,留足村户发展空间。各样板点通过召开在外人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集村民智慧形成工作方案和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有关办法,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从各项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由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并且规范操作程序,全程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充分维护群众的知情权,依情、依理、依规拆旧,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有持续的投入是推进美丽乡村“样板工程”的根本保障。该县积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储办法,要求所有被拆除腾出的空地一律停止安排建房,全部收归村委会统一管理。建设范围内的空闲宅基地经统一规划后,由村集体按照“公开竞拍、有偿使用”“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统一拍卖,拍卖后的资金主要用于改造村内道路、排水沟以及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户拆迁面积补贴。该县规定今后村民建新房,都必须在一年内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房型、一户一宅”的要求建好,逾期不建的,由村委会依规收回该地块的使用权。

攥指成拳 借力打力

旧房拆得了、新房建得起、环境大改善,是保证美丽乡村“样板工程”顺利推进的动力。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样板工程,并将工程建设纳入对乡镇和县直部门相关单位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县、乡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工作责任。县里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建立了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民营企业结对危房户的“四位一体”帮扶推进机制,定职责、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该县按照“资金来源不变、使用用途不变,整合集中投放”的原则,统筹政府补助、信贷支持、单位帮扶、农户自筹和社会捐助等各种资金,攥指成拳,借力打力,充分发挥各项资金捆绑使用的叠加效应和规模效益。

该县明确,县发改部门从以工代赈项目中切块予以扶持,县财政部门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中切块予以扶持,县交通、环保部门在通组公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优先予以安排支持,县民政、住建部门在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项目中优先予以支持,属于移民村的在移民项目资金安排中优先安排支持,县国土部门在农民建房指标优先予以保障支持,县新村办在新农村建设布点中优先予以安排,县扶贫和移民办在县财政配套资金中切块予以支持,属于贫困村的,在扶贫项目资金中优先安排支持,县卫生、水利、文化、教育体育、林业部门分别在农村改厕、水生态文明村创建、农民健身活动场所、文化礼堂、森林村庄建设项目中优先予以安排支持,县农业、科技、科协部门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基地协会扶持项目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村组优先予以安排支持。

保护生态 壮大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护好乡村风貌和良好生态,又要发展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该县以“宁失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指导美丽乡村样板工程建设,按照“全域规划、镇为核心、带状推进”的工作思路,完善“精品化”培育和“普惠式”建设并驾齐驱的美丽乡村选点布局模式,真正做到“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该县对美丽乡村的外观进行精心打造,既充分利用好村庄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又实施大面积补植增绿、拆墙透绿等环境美化提升工程;既充分考虑村庄的历史传承、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又不遗余力地贯穿文化保护和挖掘内涵,真正使新村显现出“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和全域覆盖的要求,认真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探索集镇统一管护、市场化承包、村自行管护等多种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发挥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维护上的作用,努力使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全力抓好了平都镇张家山等3个综合精品示范点、泰山乡文家村等81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培育,在安茅线、吉福线等通道沿线打造了长150公里的新农村示范带,还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桥头堡”,不仅培育了“亮点”和“看点”,更将这些村点打造成了让群众真正受益的美丽幸福新农村。

在推进美丽乡村“样板工程”中,该县根据样板点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空心村”整治农户发展烤烟、龙脑樟、高产油茶、丰产毛竹、井冈蜜柚、珍贵楠木等特色富民产业,以及扶持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一村一品专业村等,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壮大,并安排150万元扶持拆迁户发展产业贷款贴息资金。目前全县共有专业种养大户1338户、家庭农场20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3个,涌现了烤烟、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优质瓜果、肉牛养殖、高产油茶等特色产业村112个,带动农户3.6万余户。真正增强了“造血”功能,做大了农村经济“蛋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