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谱新篇———遂川县营盘圩乡脱贫攻坚纪实
近年来,地处遂川县西部最边远的营盘圩———一个极不起眼、人口不足5000、财政收入仅20余万元的山区贫困乡,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古为民、肖瑞培、黄晓燕

近年来,地处遂川县西部最边远的营盘圩———一个极不起眼、人口不足5000、财政收入仅20余万元的山区贫困乡,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连续多年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两番;连续多年争融资上千万元,新修乡村公路30多公里,实现了行政村100%、25户以上自然村90%通水泥路;连续多年招商引资上亿元,建设电站16座,总装机1.8万KW,年税收财政1300多万元;连续多年建设美丽乡村,加大圩镇建设投入,完善圩镇设施,圩镇规模和人口均增加几倍;连续多年实施产业发展,种植高山茶叶、蔬菜、水果、药材等“四高”产业,新种茶叶面积6000多亩,毛竹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连续多年实施脱贫攻坚,打造了圩镇移民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点18个,共完成移民698户343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列入“千年鸟道”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和南风面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

这些变化怎样发生的?让我们走进这个小山乡。

谋发展 关键是抓好队伍建设

“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一支善于攻坚的队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该乡党委书记如是说。在他的带领下,营盘圩乡党委政府把抓好班子自身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谋发展的基础性和首要性工作来抓,努力探索机制创新,先后建立了“干部夜访”、月考季评制度、干部挂组联户制度、工作每周督查汇报制度、干部综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广开思路,搅动思维,在全乡开展“干部讲坛”“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快发展大讨论”“实现大发展务虚会大讨论”等活动。全乡党员干部进一步浓厚了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氛围,强化抓党建示范促发展,强化抓队伍管理转作风,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通过抓党建、转作风、强队伍、办实事、严考核,提高了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助推营盘圩乡放飞绿色梦想、实现绿色崛起。

强基础 首先考虑公路建设

营盘圩乡基础设施差,特别是交通十分不便。全乡7个行政村,只有乡政府驻地的营盘村才算真正通了公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是昔日营盘圩乡基本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历届党政班子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大抓公路建设。修路要钱,而对一个财政收入仅为20余万元的贫困乡,靠自身财力是无法解决的。乡党政班子成员千方百计跑项目、争资金,多年来共争取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争到的资金难以一步到位,而公路建设亟需资金,乡党委政府就号召干部职工带头为公路建设筹款,先后向干部职工借款两次,共筹集资金100余万元,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紧张问题。仅仅两年,修通村级公路4条,25公里,通组公路12条,35公里。投资1000多万元,修通并拓宽了至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水泥公路,全乡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90%的自然村修通了水泥公路。营盘圩的交通,在该乡党委政府的谋划下,天堑变通途。然而,该乡党委政府并未满足,仍在筹划着,筹划实现组组通、通自然村、通林区道路、通入户水泥路……

招商引资 实现重点抓工业的转变

营盘圩的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历届党政班子紧扣“全乡上下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利用营盘圩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千方百计抓招商,扩大工业投入,大力发展工业,实施工业强乡战略。通过多年来持续抓招商引资,引进湖南客商投资1亿多元,发展小水电产业,建设水电站16座,仅水电站每年为该乡提供2000万元的工业产值、200余万元的财政收入。多年来,全乡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连续实现每年翻两番,彻底改变了营盘圩经济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以农业税为主的现状,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值中的比重由过去的不到20%,增长到2014年的90%,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不足25%增长到近90%。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成为营盘圩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兴产业 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为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变过去“喂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这一典型小农经济贫困落后面貌,围绕产业富民目标,按照“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的工作思路,把专业合作社与党支部相结合,通过党员示范、组织帮扶,大力推进党员“红色信贷”工程,推动党建向产业延伸,着力推进以茶叶、毛竹、药材、甜玉米和黄桃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工程,以“千年鸟道、十里茶香”为主题打造桐古村高山狗牯脑、建设十里生态茶叶观光长廊,开发2000亩连片高标准精品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加强4500多亩老茶叶基地管护,带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实现了产茶区户均种茶面积达5亩以上,人均增收1000多元。

在茶叶基地打造精品观光生态茶园,兴建游步道、景观亭、游廊、观景台等设施,做好产业与旅游结合文章,推进了全乡富民产业建设。

大力抓美丽新农村建设,通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秀美乡村建设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投身秀美乡村建设当中去,梅竹村共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对通村组公路、河堤、文化广场、桥梁等一大批建设工程进行新修或建设。组织全乡“两代表一委员”带头抓农村清洁工程督查工作,着力抓村容村貌清理整顿,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绿水青山、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庐陵客家民居掩映在茶山竹林间,令人心旷神怡,让游人流连忘返。

促安居 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作为最边远、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山区乡镇,实施深山区和地质灾害移民等一系列“安居工程”被列为该乡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越是边远、封闭、落后的地方,群众的“恋土情结”越浓,引导动员群众移民的难度越大。加之营盘圩地势不平,移民安置较为困难,政策刚实施,群众不理解,有的群众甚至说:“不要说移民,就是建好房,把我捆去住,我也会回来的。”面对种种困难,乡党委政府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把全乡近三分之二人口进行了移民安置,达698户3434人,是全县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今年已落实了144户安居工程户,占目标任务数的123.8%。多年来共争取上级移民安置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资金达600多万元,随着扶贫工程的深入推进,全乡群众人居环境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康路上,他们始终有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积蓄着巨大的力量,辉映出一个个动人的身影,助推他们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