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精准力量” ——吉安县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来源: 江西日报 2016-04-26 11:19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周建平、赵河东、邓智勇

吉安县大冲乡大冲村贫困户陈生根今年春耕格外省心,“以前,化肥得到镇上买了再找人运回来,今年,钟书记帮我们从网上订购了放心化肥,送到家门口,既省钱又省事。”他口中的“钟书记”是作为第一书记常驻村里挂点帮扶的县公安局干部钟洁。今年,像钟洁这样被乡亲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书记”有86人,均是该县挑选的精兵强将,他们驻村挂点,成为加入脱贫攻坚战的“精准力量”。为让群众对扶贫工作更满意,该县围绕这股力量加大力度,在实效上下功夫。

  精准选派  第一书记心里有谱扶贫有方

“要在一年内让村巷道通畅、消除土坯房、养羊和井冈蜜柚产业对贫困户全覆盖。”在指阳乡苍前村第一书记刘元生的驻村日记中,这样的思路跃然纸上。在他看来,自己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全得益于县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

该县既赋予使命,又讲究方法。县委书记李克坚在动员大会上,强调第一书记要牢记使命,并提出“与村民一块过、一块干”的具体要求。在这之前,为帮助他们画好精准扶贫路线图,县委县政府充分调研,对可能出现的“入村适应难、明确发展思路难、帮扶项目呈现难”等问题,提前数月对86个贫困村进行摸排,按照“党政干部进难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的原则,由帮扶单位“一把手”带队因村制宜梳理对接村发展方向后,实施“双向选择”,精准派驻干部入村。

心中有使命,脑中有思路,难怪第一书记们个个都像刘元生一样,驻村前心里有谱,驻村后扶贫有方。

  团队作战  拧成一股绳解决“问题清单”

“我们村离街上30多里路,村民买点东西、取点零用钱要往乡里跑。”“我们村山林资源丰富,但贫困户贷款难……”针对第一书记提出的普遍性问题,该县建立“第一书记”工作定期调度制度,由县委党建办梳理汇总,制成“问题清单”,定期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很快,阿里巴巴在全县50个村设立淘宝网点,农信社设立了307个村级金融服务代办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6个贫困村全覆盖,县财政出资1500万元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金,每年安排200万元贴息信贷等共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了让第一书记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县里还把县级领导干部、派出单位、涉农部门和第一书记拧成一股绳,县乡机关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至4户贫困户,“打捆式”助力,确保他们思路上有参谋、资金上有后盾、项目上有支持。

  多维监管  让群众说了算用业绩来衡量

敖城镇湖陂村叶育彬等3户困难群众在第一书记胡并发的帮助下,顺利从当地信用社获批30万元贴息贷款,并与村里19户贫困户加入了湖陂养殖专业合作社,向省内上市企业供货。看着几万羽鸭苗在水库中嬉戏成长,老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为了能让第一书记帮助更多类似老叶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把扶贫工作做真、做好、做实,该县完善了《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实施多维监管,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全部脱离原工作岗位,吃住在村,并将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创新提出“工作考勤、业绩考核、政策考试,群众测评、组织部评议和工作述职”为主的考评机制,实现“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工作优不优、业绩来衡量”,对评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提拔使用,切实让第一书记“身入、心入、行入”到扶贫工作中。

目前,第一书记们正在用一串串数据书写着扶贫新篇章:争取项目140余项,资金2600余万元,指导成立产业合作社62个,帮办好事实事1870件……这背后凸显了该县力争率先在全省摘除贫困县帽子的决心

(原载2016年4月26日《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