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修生态内蕴人文——青原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样板掠影
晚春时节,笔者走进青原区,满眼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山碧水蓝天伴着新村新城,一幅和谐生态文明的美好画卷正在赣江东岸徐徐铺展。

□彭生苟

晚春时节,笔者走进青原区,满眼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青山碧水蓝天伴着新村新城,一幅和谐生态文明的美好画卷正在赣江东岸徐徐铺展。

近年来,青原区按照“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原则,创新生态建养管护机制,做足做实“保护、融合、治理”三篇文章,打造融红色文化、庐陵文化展示和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古村新镇为一体,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现代智慧农业展示、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于一身,具有浓郁庐陵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保护:让自然与人文共同起舞

“政府小城镇建设力度大,我们老百姓是直接受益者。散步有公园,跳舞有广场,大街小巷有路灯,路面洁净,同城里没什么差别。”谈起这两年镇上的变化,富滩镇居民陈江允一脸幸福。

近年来,该区把生态红线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实行严格管控。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在城镇区域完善“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生态梯度,推进城镇生态建养,凸显山水文化特色。对城镇以外区域,按照生态敏感程度划定生态红线,设立管控区,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此外,该区还着重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青原区是庐陵文化的核心区,也是全国古村落保存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规划管理中,该区对文化遗存较为集中的镇、村编制了保护开发规划,将各类文化遗产有序列入保护名录体系,并将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利益纳入整体考虑。在古村落保护传承上,坚持原景修复,按照最低干预原则,筹措资金对阳明书院、文丞相祠等一批文化遗存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融合:让经济与生态获得双赢

谈起青原区的生态美,前不久刚在河东经济开发区落户的江西高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春生深有体会:“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公司环保低碳发展的理念相吻合,让我们下定决心投资建厂。”

该区深谙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之道,在项目审批环节便建立起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产业环境准入机制,按照“增产不增污”的审批原则,进行严格的环评及规划选址论证,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型项目20余个,关闭落后工艺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5家,发展有机农业、精致农业,做大规模、叫响品牌,创建农产品绿标34个。

该区将生态建设与景区建设、文化记忆充分融合,按照“醇美青原”的总体定位,切实推进“一带四景”的旅游发展战略。对青原山、渼陂、富田、东固四大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全线打造、全域推进,目前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是建区之初的100多倍,给旅游产业带来无限生机。

治理:让今朝与明日同享蓝天

“现在,我们镇采用‘户分———村集———镇压缩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依靠政府奖补、村级配套、农户自筹的模式筹集资金,探索出一条农村垃圾处理新途径。大家齐心合力,把环境治理好,群众都很高兴!”新圩镇党委书记刘洁如是说。

既要保护开发,又要全面治理,该区在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路上步履坚实。该区通过实行“河长制”,推广“圈———沼———菜(园)”等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和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对河流和水库水质进行整治。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广“氧化池+人工湿地”等生态疗法,对全区乡镇、村级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全面处理。目前,该区主要河流和27座水库水质优于III类水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100%。

同时,该区还开展了“五边三化”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在老城区、城中村等地,实施了旧厂成片改造和保护整治。对农村危旧土坯房、“空心村”等亟需整改之处,给予建房困难户以补助,并按照庐陵风格统一设计建设新房,确保未来与当下一道,能够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