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吉安市旅发委主任邹家洪
来源: 中国报道 2016-04-16 12:53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推进红色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间特色文化旅游、古村古镇旅游集群发展,创新推出空中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开宇) 吉安,一个人文厚重,吉祥安宁的南方城市。她位于江西省中部,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沿用至今。近日,旅游天下栏目记者专程来到这里,采访了吉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邹家洪。


 

推动大井冈红色旅游一体化

    记者:吉安是全国领先的红色旅游圣地,旅游大市,举世闻名。近年来,吉安提出了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结合庐陵文化、绿色生态、赣江水域等旅游资源,从单一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这个思维是出于什么考虑?

    邹家洪:以往,提起吉安,大家往往对井冈山革命圣地较为熟悉,而对吉安的其他地方的山山水水鲜为熟知。其实,作为江西省三大区域性文化中心之一,吉安市旅游景点独具风姿,不但文化古迹众多,革命旧居聚集风水好,而且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一个文化的家园,红色的摇篮,绿色的宝库。庐陵文化旅游、井冈山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三大板块构成了吉安旅游观光的独特魅力。

    今年,吉安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深入推进“三山一江一城”旅游战略,以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和赣江、中心城区旅游为重点,健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山上山下资源共享、互通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根据该《纲要》,我市将全力推动以井冈山为龙头的大井冈红色旅游一体化,在山上山下、全域互动过程中,建设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通过“三山一江一城”旅游战略的拉动效应,实现“二个升级”、“四个转型”。即,由单一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旅游目的地升级;由旅游业相对独立发展,向以泛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从一山独大向市区联动转型、从红色一枝独秀向红绿古融合转型、从观光型产品向复合型产品转型、从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收入转型。

    这个转型,并非是对井冈山旅游的淡化,而是升级。一直以来,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是吉安旅游产业的标杆。时代在变化,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大众游、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研学游等旅游新模式的风生水起,我市打破井冈山“一山独大”、“一山独红”的局面,将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三山”攥指成拳,从“一山”到“三山”,从“三山一江”再到如今的“三山一江一城”,旅游战略不断明晰,旅游内涵不断丰富,吉安旅游“升级版”呼之欲出。

    吉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水交融,人文厚重,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禀赋。除了“三山”,吉安的母亲河———赣江穿城而过,两岸风光逶迤迷人。市中心城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古后河绿廊,吉州区燕坊古村,钓源古村,吉安县吉州窑遗址公园等一大批景区景点,风景各异。

    为了落实《纲要》,打造旅游强市,去年我市全面启动赣江水上旅游综合开发,对整个赣江旅游资源全域进行统一规划,对赣江沿线旅游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去年,我市出台了《吉安赣江百里风光带建设实施方案》、《吉安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实施方案》、《吉安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建设实施方案》,“两带一区”建设顺利开局。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成精品”的目标,我市围绕“旅游规划、基础设施、旅游交通、旅游线路、宣传营销、管理服务”6个方面,将集中用5年的时间,充分发挥赣江两岸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庐陵文化和绿色生态两条主线,将“四区五县”(经开区、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泰和县、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新干县)范围内的赣江百里岸线(即泰和马市蜀口洲至新干水利枢纽),建设成集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赣江风光带,构建环中心城区旅游圈。

“红、绿、古”交相辉映的大井冈旅游圈

    记者:大家对井冈山红色旅游非常熟悉,但对吉安与发轫于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庐陵文化较为陌生。庐陵文化是吉安人文之根,对庐陵文化的开发空间很大。同时,吉安的山水同样多彩。请问吉安对庐陵文化与山水吉安下一步的开发有什么打算?

    邹家洪:吉安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除了闻名天下的井冈山外,市内还有武功山、青原山、玉荀山、白水仙等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当今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窑遗址吉州窑,以及白鹭洲书院、新干商墓遗址、永丰西阳宫等一大批人文古迹。

    目前, 一个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结合庐陵文化、绿色生态、赣江水域等旅游资源,“红、绿、古”交相辉映的大井冈旅游圈正在红土地上形成。

    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所在地。吉安旅游不仅有‘红色’,还有‘古色’—庐陵文化,‘绿色’—生态山水等资源,我们在做大红色旅游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

    吉安的红色旅游是最大的亮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三湾改编旧址、八角楼、黄洋界保卫战遗址、朱毛会师桥等革命遗址780处,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摇篮文化和军事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烽火散尽,红色旅游正傲然绽放。

    随着单一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实施,吉安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观光转型。实施井冈山红色旅游标准化建设,按标准化要求规范旅游景区、产品线路、营销宣传、服务管理,大力提升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品质,打造会议培训、休闲康养、观光度假三大中心,同时加快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旅游产品开发,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内涵”。

    庐陵文化是吉安的根系所在。有着3000年历史的庐陵文化“庐陵文化博大精深,是座丰富的旅游“富矿”。新干的商代千年青铜遗址改写了长江流域文明史;青原山净居寺、玉笥山云滕飚驭祠建于1200年前,是当时江南佛教、道教圣地;千年古窑永和镇吉州窑是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陶瓷制作遗址;千年书院白鹭洲书院传承文脉;千年古村、燕坊、渼陂、钓源等一直以来都是江西旅游的胜地。

    绿色旅游是吉安吉祥安宁的象征。可以说,吉安旅游既有‘山水画’,也有‘田园诗’。吉安生态环境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66%。除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井冈山外,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绵延于1800米高山之巅,为江南一绝;青原山、庐陵文化生态园、万安湖、武功山、遂川温泉为游客带来静、慢两种旅游体验。

    记者:最近,江西省将各级旅游局升格为政府部门职能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并制定了“十三五”旅游发展纲要,对吉安创建旅游强市奠定了基础。作为负责吉安旅游战略发展与政策制定的部门领导,请您展望一下这座美丽的人文山水城市的未来。

    邹家洪: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吉安的旅游资源禀赋非常好。红色、绿色和古色资源排在全省前列,尤其是以庐陵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燕坊、渼陂、钓源、富田,这些都是中国保存比较好的古村落,也是吉安的文化特色。

    2013年10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为吉安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吉安市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紧抓“改革”、“效益”、“品牌”、“服务”四个核心词,建设旅游产业集群,提升旅游品牌,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

    2014年,吉安市调整了旅游管理职能,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景区则纷纷组建投资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激发了旅游业的发展活力。在旅游投融资方面,吉安市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提升了旅游的发展空间。

    “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推动青原山、吉州窑、渼陂、富田、羊狮慕、峡江水利枢纽库区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4A级景区,织密以“红、绿、古”为主要特点的吉安旅游网;推动旅游产业跨地域联合开发,打造赣江旅游经济带、乡村旅游精品带;推进红色旅游、养生度假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间特色文化旅游、古村古镇旅游集群发展,创新推出空中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推进“旅游+互联网”,加快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推广,培养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

    未来,我们将把“三山一江一城”的景点景区串珠成链,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是吉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乡村旅游、运动休闲等新兴旅游业态,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是今后几年吉安旅游产业的发力方向。

    根据规划,到2017年,吉安力争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人次分别迈上400亿元和5000万人次台阶,红色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占总量的60%以上。将井冈山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经典培训示范地’,将青原山打造成为‘全国静生活基地’,将武功山打造成为‘全国慢生活基地’,将吉安市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同时发展赣江沿线水上旅游项目开发,加快万安湖等水上旅游项目建设。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