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策的微调叫好

 

本是惠民政策,实行过程中对一些百姓而言反成了“扰民”,给做事的乡村干部也增加了难度,惹得两头不给力。《别一刀切了乡愁》刊发于吉安晚报2015年8月18日A3版。反映市里出台的一项保障民生的惠民政策,因施行过程中过于武断,惹得百姓不高兴,做事的乡村干部也难以推行,苦不堪言。

欣喜的是,在今年年初的一次现场会上,有市领导在会上对该项工作作出回应,承认这个原本很好的惠民政策,却在推行过程中执行了“只要有一面是土坯墙”就要拆了重建,造成不好的结果,给百姓带来麻烦,为乡村干部制造矛盾,并当场道歉。之后,相关职能部门经过进一步深入调研,对这项政策进行微调,出台更细致、更符合实际、更切合百姓生活需求的政策:加大对拆建户,特别是移民拆建户的保障补偿标准,既让危旧房及时拆旧建新或者就地维修,同时也要保留那些保存完好或有故事、或能记住“乡愁”的房子,让村庄能够更有传承、更有内涵、更方便居住。

笔者不禁要为这一微调叫好,更要为敢于纠正政策偏差者的胸怀击节。一项新政策的出台,特别是民生政策,一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在施行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政策的施行非但没有给百姓带来方便或者实惠,反而制造了矛盾,增加麻烦,就说明这项政策调研不细,不够切合实际。但只要初衷是好的,是为民生着想,又代表着发展方向,只要肯放下身段,承认错误,把政策再“回炉”,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研,然后作出微调,将好政策进行到底,那么还是“善莫大焉”。怕的就是明明知道政策推行遇到阻力,不符实情,却碍于颜面,放不下架子,将错就错,一意孤行。这样,不但伤害百姓,忙坏乡村干部,还伤害了政策制订者自身,失去信任度,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拍脑袋”者,岂不痛心!

扶一把,帮一程,劲头要用足,力道要用好,政策要用准。则百姓幸甚。(本报特邀评论员李夏署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