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孙文/图
对于新干县七琴镇炉村庄里村小组的杨建华、李顺兰夫妇来说,每年从十一月中旬至一月底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就进入“最甜蜜也最忙碌”的时候。从紧张的农事中抽身出来洗脚上岸,他们又投身到制作麦芽糖的副业里,传承着这项在当地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将其做得风生水起。
从2006年开始,杨建华、李顺兰夫妇就选择了熬制麦芽糖作为农闲时节的副业补贴家用,一做就近10年。当年,杨建华夫妇在南昌一制糖工厂打工,学到了熬制麦芽糖的技艺,回到家乡后,他俩就在新干县金川镇唐家村租了一家民房,开始了熬制麦芽糖的副业。夫妇俩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就忙碌开来,烧火蒸糯米、拌麦芽料、发酵蒸糖、熬糖水、拉糖丝、割糖块、做糖丸……整个制糖过程将近20个小时。
过去,每逢年关,在农村就有货郎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叫卖麦芽糖。那时,农村过年时兴做糖片,从货郎那里买来麦芽糖后,家家户户便自己动手制作糖片。红红的灶火,细沙翻炒的声音,香香甜甜的热气,灶台边一个个嘴馋的身影,芝麻糖片,花生糖片等香脆的味道,都曾是童年里最温暖甜蜜的回忆。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作麦芽糖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但时光永远也消减不了人们对传统甜食的需求,制作糖片的原料麦芽糖在农村仍然大有市场。守着这个市场,杨建华、李顺兰夫妇用勤劳的双手传承着熬制麦芽糖的传统技艺。
在唐家村杨建华租住的民房里,一口大甑在旺旺的灶火上冒着热气。据杨建华介绍,一锅150斤的糯米经过近10道工序可熬制麦芽糖90斤左右。这些年来,为了满足市场不同顾客的需求,杨建华夫妇加大了麦芽糖品种的创新,开发了小糖、片糖、糖丸、糖饼子等各式品种。同时,在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购买专门机器制作麦芽糖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量。
麦芽糖承载的不仅是传统技艺里的那份“甜味”,更承载着人们对于传统技艺深深的情感。

1、制作麦芽糖所用的麦芽原料

2、搅拌麦芽菌料

3、用木甑蒸原料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