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的“三角班”梦 记吉水县螺田镇农民业余剧团
螺田镇农民业余剧团正在传承和弘扬吉水三角班戏曲,让这一“乡射遗乐”演绎美丽山村的新生活,唱响新型农民的新梦想,为在山村行进的乡人们增添一道美妙音符。

台上成员唱戏

台上成员唱戏

台下乐器演奏

台下乐器演奏

许祖平 文/图

吉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古有“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传统戏剧三角班就是这片土地上一朵奇葩。

三角班,是由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的戏班,故名“三角班”,又因它用锣鼓过门,所以又叫“锣鼓班”,是一种传统的地方小戏。在以前,三角班人数不多,连乐队在内也不超过十人,有“七紧、八宽、九轻松”之说。三角班的设备简单,服装、道具连同乐器还不满一箩筐担,人们称之为“一套锣鼓两把琴,草帽、折扇和短裙”。艺人们就凭这点“家当”活跃在乡间的舞台上。

在该县螺田镇,就有一个农民业余剧团,老俵们称之为“三角班”。剧团团长周智荣60多岁,是该镇梅南村的老支书,小时候看三角班戏长大,自己也喜欢操弄二胡。他见附近村里有这方面的文化基础,又发现乡里四邻没有个演戏的班子,前几年就萌发了组建剧团的想法。说干就干,他邀上新建村的李声唐和李友宜几位,一拍即合,再邀上几个有戏曲爱好的村人,从永丰请来师傅,从宁都找来曲目本子,一个16人的戏团班子就组建起来了。

剧团就扎在新建村,有一个现成的舞台,大家有的放下家里的农活,有的放下手里的生意,聚在一起排练。把嗓子练哑了,好了再练;把家里的农活耽搁了,虽心疼但还是继续……半年下来戏曲唱得有模有样。附近的南田、胜利、梅南、螺田、沙元等村有生日庆贺、升学喜庆、结婚生子等好事、喜事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助兴,演的是《三代婆媳》《八岁状元》《红门楼》等传统戏曲,讲的是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勤耕苦读、子孝孙贤等一些传统美德故事,广受欢迎。

戏班一路过来,并不容易。团长周智荣说,最困难的是缺少资金、没有人才。办戏班的钱是他和李声唐各出几千,制了演出服装。二胡、锣鼓、笛子以及凳子、桌子等演出道具都由演员们从各家带来。一开始,演员难找,找到了又坚持不了多久就走了;再一个年龄偏大,最年轻的三十多岁,其余的都是四五十岁。戏班子几次去村上演出,演完后观众走了,大家还要收拾舞台演出道具什么的,装运回家已是晚上十二点,筋疲力尽,卸妆洗漱后凌晨一点才睡觉。

“有时心里也会打退堂鼓。”老周说,“但是,每当锣鼓声响起,大人、小孩拿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那个高兴样、乐呵劲,让自己的劲头又起来了,演员们的信心也增加了。”

现在的三角班,在艺术上立意创新,特别在唱腔上狠下工夫,讲究嗓音圆润、吐字清晰、声情融会、委婉动听,还要求富有地方特色又不失民俗风味;在表演形式上,还吸收其他剧种曲调,来弥补三角班戏曲调的不足,如道教音乐高腔等,从而使得全部曲调有欢快、忧伤、悲哀、激昂、粗犷、抒情之分。

螺田镇农民业余剧团正在传承和弘扬吉水三角班戏曲,让这一“乡射遗乐”演绎美丽山村的新生活,唱响新型农民的新梦想,为在山村行进的乡人们增添一道美妙音符。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