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人文史话> >正文
百花齐放——欧阳德
2015-12-02 08:2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刘英敏

谈庐陵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绕不开“欧阳”这个人数不多但响亮的姓氏。

汉初,欧阳氏默记《尚书》有功,连续八代治《尚书》,“《尚书》学”成为欧阳氏的显学,言《尚书》必欧阳。庐陵郡曾被称为“欧乡”!。南宋醇儒欧阳守道曾记载身历的一个事:“淳祐初,今参政古心先生守吉州,予以进士为郡客。先生曰:‘此州天下称欧乡。想文忠后甚盛。子于公几世乎?’予对曰:‘非也。予以先世坟墓,远者二三百年,皆幸存。而名位官职,所居所葬,与公《泷冈阡表》无同者。欧乡之称,也不起于公,盖南唐时,郡为欧进士表坊里已有之矣。’”

“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永丰人。欧阳德,庐陵“江右王学”的主要传人之一,明朝泰和人。

修与德是啥关系?其后人说—— —

大禹治水死后葬浙江。禹的若干代乃越国王勾践。楚灭越国,勾践后代多被杀,有一个叫无疆,封为亭侯,封地在会稽欧余山,无疆后人居欧余山之南。“山南水北谓之阳”,遂以“欧阳”为姓氏。汉,欧阳迁居渤海郡,故欧阳氏均称来自渤海。唐欧阳洵曾被封“渤海男”。唐周时期,欧阳通不满武则天改朝被追杀,为避难,欧阳氏纷纷改为“欧、区”,故天下有“三欧”之说。唐中期欧阳氏迁居长沙。

唐末,欧阳宗任吉州刺史,抗击黄巢有功,吉州避免了一场大难,为感谢、挽留欧阳宗,欧阳氏遂迁居吉州。欧阳有三兄弟:彪、彤、万。彪公任广州刺史,其后人迁居广东;彤公任工部尚书,其后人由吉州迁永和、万安常溪。万公任安福令,其后人居庐陵,庐陵欧阳氏多是万公后代,欧阳修便是。

彤公后人迁居万安常溪,有馆、舒俩兄弟。馆公后人迁居安远,后迁居广东河源。舒公的第六代孙欧阳德迁居泰和蜀江(蜀口洲)。

如是观之,欧阳修、欧阳德的祖上,在唐末是两兄弟。

二水环围起一洲,来从僻地赏风流。

百年进士争跑马,千岁香樟欲缆舟。

细雨村头鸥上下,斜阳渡口梦沉浮。

有情最是旗杆石,日日庭中待故侯。

这是一位游客为蜀口洲写的诗。

我很喜欢洲—— —中流击水、独领风骚。

赣江与遂川来的梅乌江(蜀水),

如一双巨手,聚沙成洲—— —十来平方公里的蜀口洲,景物秀美,人称千里赣江第一洲。这片绿洲,孕育出庐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的蜀江古村(村处蜀水岔道注入赣江汇合处而得名)。明清350年里,这里的欧阳氏一门先后诞生过进士21位、举人28位,贡生、征荐159位,拔贡2人,国学生38人—— —“江南进士第一村”也!

蜀口洲盛产茶叶、芝麻、花生、瓜果、橘子、红枣……吾友欧阳和德先生,庐陵才子也,乃蜀口洲人,欧阳德后裔,谈女朋友(街上人)时,说他家不是种田的,让女朋友误会。后来嫁入欧阳家,才知道他家种芝麻、花生、瓜果……不种田(水稻)!欧阳氏果然有文化!

《欧阳族谱》载:南宋建炎年间,楚州宝应县知县欧阳献可长子欧阳德祖,从万安常溪顺赣江而下,来到蜀口洲打猎,见此处两水交汇,水陆便利,风光旖旎,土地肥沃,顿生在此肇基之念。于是,筚路蓝缕,拓荒结庐,繁衍生息,至今近900年矣。

明清时蜀江村得益于水之便利,成为船只中转集镇,江面云帆攒动,码头店铺林立。古村以徽派建筑为主,始建于明的9座古祠现存5座,有清朝民居23栋,明清以来全村格局未变。如今,古村有186户,其中欧阳氏160户。

写欧阳德,写了这么多“外围的东西”,是因我坚信“人选择环境,又受环境影响”。

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明孝宗弘治九年生,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卒,享年五十九岁。嘉靖二年进士,历刑部员外郎,以学行改翰林编修,累迁礼部尚书。以宿学居显位。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庄。有《欧阳南野集》三十卷、《南野文选》四卷。

欧阳德服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指出:格物致知,后世学者以知识为知,以凡有声、色、象、貌于天地间者为物,失却《大学》本旨。先师谓知是独知,致知是不欺其独知。物是身心上意之所用之事,如视听言动、喜怒哀乐之类。格物就视听喜怒诸事慎其独知而格之,循其本然之则以自慊其知。

他认为,良知与知识有辨。知识是良知之用,而不可以知识为良知。犹闻见者为聪明之用,而不可以闻见为聪明。知识必待学而能,必待虑而知,而良知乃本心之真诚恻怛,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但人为私意所杂,不能念念皆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故须用致知之功。所谓致知,即去其私意杂念,恢复人固有之良知。他认为,汉儒“先讲说以广知识”之弊,造成“格物致知之道不明”,此非“圣学之宗”、“孔孟之教”。“孔孟之教”、“圣学之教”是“务践履以充良知”。所谓“务践履”,就是“去恶为善”。

欧阳德还指出“良知”与“知觉”也不同。时罗钦顺以为“吾心之良知即是天理”之说是以知觉为性,与佛家无异。欧阳德辩解说:“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皆知觉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所谓本然之善也。

欧阳德虽反对以知识、知觉为“良知”,但并不认为“良知”可以离开知识或知觉而独立存在。他认为,“良知”必发于视听思虑,视听思虑必交于天地人物,离开天地人物亦无所谓“良知”,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知,不离乎视听言动,而视听言动未必皆得其恻隐、羞恶之本然者。故就视听动而言,统谓之知觉;就其恻隐、羞恶而言,乃见其所谓知之良者。知觉未可谓之性,未可谓之理,知之良者乃所谓天理,这就像道心、人心非有二心,天命、气质非有二性一样。

欧阳德青史留名,更在于他的思想。他是公认的江右王学嫡传之一,在发明师旨、卫护师说方面功不可没,尤其对“格物致知”义旨的阐发,对于挽救王门中“归寂”派的流弊,作用尤大。他还创建龙津书院,奖掖后进,以讲学为事,与当时著名学者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讲学辩论,从学者众多,以至于“称南野门人者半天下”。曾经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讲论“致良知”理论,听讲者达五千人,成为“京师讲学之盛”。

欧阳德“谠言正论”,不避权贵,临危不惧。《明史儒林传》说他:“遇事侃侃”、“器宇温粹”。争执厉害时,别的大臣往往战战兢兢,只有他“意气自如”。

作为同年、同志的徐阶这样评价欧阳德的品行:“心知其为是,即毅然行之,虽害有不顾;知其非,虽利不敢为。”并感慨这种性格都是他俩从阳明先生那里学来的“致良知”。徐阶说欧阳德:“居家孝友数樽,节衣食以周其族,凡赖以婚葬者若干人。置吐仓于乡,集子弟教以礼仪。”此情,《欧阳南野集》的几篇家书可以佐证:

甲午十一月十二日,他写信家人:家乡官员是我父母官,家乡父老兄弟是我骨肉。因此,一切庆问之礼不可怠慢,必须到位。乙未七月二十三日,他告诫家人:民众若太贫困,必起盗心。富足家庭,怎么能独享生活?我们家的地租,应适当减少,贷款利息也应减少一些,让乡亲们得点实惠。佛经以得遇贫乞为幸,谓舍此无由种福田,真乃绝好比喻。丙申二月十七日的家信言及:“家业渐殷,须痛戒种种热闹,甘忍恬淡寂寞。”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 春满园!

2011年7月5日,新华网江西频道发了篇题为《江西万安发现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欧阳德墓》的电稿:

“近日,江西万安县文物办工作者在该县韶口乡发现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欧阳德墓。该墓的发现对研究目前海内外方兴未艾的“阳明学”和庐陵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欧阳德墓位于万安县韶口乡梅岗村头狮村西南山的丛林中。墓座北朝南,高250厘米,宽400厘米。墓前二十米处,有汉白玉质墓碑,碑通高165厘米,宽90厘米,厚20厘米。碑文约600余字,记述欧阳德生平及其思想、教育方面成就,半数以上尚清晰可辩。

“万安县文物办负责人介绍,碑文中欧阳德名字及“南京太常寺卿、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官职记载文字确凿,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与墓型制相印证,可确定为明著名思想家欧阳德之墓。据当地群众介绍,墓前原立有文武俑、兽俑。欧阳德为何葬于距泰和蜀江洲家乡数十里之遥的万安韶口,尚属历史之谜……”

此消息影响颇大。事实是—— —次年,蜀江洲人去韶口祭拜欧阳德,电稿作者再次随去,拍了一张稍清晰的墓碑照片,回来仔细察看字迹,不禁大吃一惊,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欧阳德墓,而是欧阳德父亲的墓!之所以官职基本一致,乃因朝廷赠官,依其子官职而赠同样官职。

蜀口人告诉我:传说欧阳德出葬,有八副棺,同时向八个方向出。真实的欧阳德之墓在哪?据说还是在原万安县境内,今泰和县苏溪镇上宏桥村。

古人、特别是宦游之人,十分讲究葬地风水,往往生前就在家乡附近方圆几十里内(不必就在家乡),“踏遍青山”,为自己选山水俱佳之处,吩咐家人“吾死后葬吾于此”。古代买块山作坟地,估计不像如今审批艰难乃至不可能。如文天祥,死后葬在他青年时游山玩水看中的,离富田文家几十里远的骛湖山上。

韶口乡在万安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东北与泰和县苏溪镇、马市镇接壤。“常溪”村在万安县百嘉镇,赣江东岸,韶口镇在赣江西岸,几乎与百嘉镇隔江相望。今之常溪村欧阳祠堂新近重修,巍巍然,对欧阳彤后人如何从庐陵永和迁至万安常溪、其后欧阳德祖如何迁至泰和蜀江成为蜀江欧阳之一世祖,记载凿凿。 蜀字,上面是一双眼睛,守望着蚕筐里的蚕在吃叶、织茧。庐陵裁纸说,欧阳德就是这样一只蚕,为庐陵文化吐丝、织茧……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