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仁文书院考
2015-12-01 14:26 来源: 吉安新闻网

仁文书院原名文江书院,创建于明初,位于现吉水二中校内。恩江曾被称为文江,吉水也有“文江”之别名,故为文江书院。1583年,邹元标等人重建书院时,院名既取意于吉水“仁山钟秀、文江潆洄”之美景,又取意于曾子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典故,故改为“仁文书院”。

书院坐北朝南,前后三栋,占地20余亩,是明、清吉水名臣宿儒的会讲中心。第一栋为前堂,上方悬挂着王守仁书写的“文章节义之邦”横匾,用于陈列先贤牌位和祭祀。第二栋为学堂,上方悬挂着“仁文书院”横匾,作为讲学之地。第三栋为后堂,用于师生宿舍。另外东斋、西斋有号房数十间,书院前方有一口大水塘,有小溪与鉴湖相通。

1579年,张居正禁废天下书院,仁文书院在被禁之列,校舍被毁,售为民居。1583年,徐学聚出任吉水知县,并倡导重建仁文书院。因邹元标在吉水闲居,便聘请其担任书院主讲,邹元标欣然应允,并为之作《仁文书院记》。记中说:“县庠水流而东,汇为湖,汪洋停畜。左有地隆然高阜,相传为盐仓地,俗名东义仓。仓徙入城,创文江书院。”接着他介绍了书院的规模、书院的命名等,“为屋三层,缭以周垣,翼以重廊,视昔倍加宏丽,名曰‘仁文书院’。”最后他表明心志说:“元标进未得行斯道于朝、退愿得明斯道于野。俾乡子弟孝友忠信,雍雍翼翼,庶上不负圣天子明盛之世,下不负良有司振作之美,而余眷眷欲开斯道之意,庶几其不孤也。”此后,邹元标一直坚持在仁文书院讲学,主持讲会达30余年。由于邹元标知识渊博,又注重教学方法,所以“里居讲学,从游者日众,名高天下”,李邦华、李日宣、刘同升、曾天复、李迂谏、李陈玉等人,“皆出其门下”。

后任知县黄流芳也很重视仁文书院的建设,为其购买田地,扩建屋宇。知县 沈裕不仅筹资对仁文书院进行修葺,而且在政务闲暇之余,亲自为书院学子们讲学。此外,泰和郭子章、安福邹德溥、吉水罗大纮和刘同升等人均到仁文书院讲学,为吉水的文风鼎盛立下了不朽功勋。

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矫旨下令“刊党籍,尽毁天下书院”。因仁文书院是邹元标主讲之处,厄运首当其冲,旋即被强令拆毁。但是,吉水民间却有“名毁实存”的抵制行动,师生们在知县顾其国的暗中支持下,迁到城外的明德祠内学习,诵读之声仍不绝于耳。

1642年,沈中柱知县再次倡导重建仁文书院,因次年是书院创建六十周年,李日宣、娄文华、李日东、曾子瑜等人也积极协助,出钱出力,并重新制作了“仁文书院”横匾。遗憾的是,康熙二年,仁文书院居然被知县张象灿拆毁,后来张象灿受到斥责,江西布政司安排施闰章主持重建,建成后,兵部侍郎李元鼎作记,施闰章也著有《重修仁文书院引》。再后二百年里,吉水人一直很重视仁文书院建设,如徐大坤、周树槐、杨升和彭际盛等历任知县,积极倡导为仁文书院捐资修葺和改建,购置田地等。

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兴起,仁文书院迅速走向了衰落。1904年春,书院被改为吉水高等小学堂。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医院设于其中。抗战时期,吉水县政府设此办公。1940年在其旧址上创建吉水中学,后停办。建国后,吉水县人民政府设此办公。1952年,又开始续建吉水中学。2002年8月,改设为吉水二中。如今,只有书院前的那口大水塘,风采依旧,见证了岁月沧桑。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