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槎江祭坛 江西民间社祭的标本
2015-12-01 14:26 来源: 吉安新闻网

古代中国,国之大事“祀与戎”,祭祀一直成为传承几千年的首要礼制。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官府民众,祭祀天神、地祗、祖宗的内容极为丰富。到宋明两代,其祭祀时间、地点、规模、礼仪、供享等均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

今日可见的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等是帝王主祭之坛,已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保护文物单位。在地方府县和民间同类设施逐渐销声匿迹的时候,安福槎江社稷坛在普查中被文物工作者发现,随着它神秘面纱的揭去,这一特殊的文物建筑展示在世人面前,被专业人员称之为江西民间社祭的标本。 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

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据汉代《白虎通义》的《社稷》篇所述“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稷之祭,除了宗教因素外,也是人们出自对养育自己的乡土国土的感激之情。从西周“以血祭祭社稷”设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以来,历代国君在仲春仲秋之时,还要“择元日,命民社”,这样民间便以祭社活动为中心,形成了居民的社会组织“社”。立社不仅要封土为坛,而且还要树其土所宜之树,这树也是社的标志。

安福槎江社稷坛位于洋门乡槎江村下狮自然村陈水河旁一块台地上,东面较开阔,小山包如长龙般隐约延伸,阡陌相连,道路交错,南面为雀岭,西面为狮子山,北面为金溪山。陈水河由西向东距坛200米蜿蜒而过,明代所建的安永大桥矗立于坛西南角,连接安福与永新古道。

社稷坛平面呈半圆形,西面为直线,东南北三面呈圆形,占地面积195平方米。祭坛共分为四层,每层高约1.6米,总高度约6.4米,由外至内每层逐层等距离缩小,形成梯级状。祭台顶部呈圆形,中心植一樟树,樟树现高达25米,围经4.6米,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四层祭坛圈墙均用石块拌三合土砌成,外用三合土粉饰粘实。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位各设一个宽1.2米左右的踏步台阶,台阶用打磨成条形的麻石铺就,从地面沿阶而上,直通坛顶。

社稷之日是民间活动最普及最盛大的节日。社日这天,各村落、各宗族要杀鸡宰猪,除了当地官绅,周边所有人都要出来参加庆祝活动。这天有专人为社日准备的社饭和社糕、社饼。农民在这天不用做农事,妇女也停下针线活,当媳妇的还可以回娘家。孩子这天也无需念书,既可得到大人们的果实类赏品,又一起玩一种斗草的游戏。同社的人祭完社稷后,聚会饮宴,热闹非凡,有钱的大村大族还邀请戏班唱戏庆贺,名曰“社戏”。据考证,这种社日邻里的集会,也就是现在的“社会”一词的起源。

安福槎江社稷坛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颇具明代早期风格,建筑型制既与古代各级同类建筑有本质的联系,又具有较明显的地方特色;建筑周边环境充分考虑了“得水、藏风、聚气”的堪舆理念,为研究赣西南古代宗教、民俗、建筑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也是江西境内发现的非常罕见的民间社稷坛建筑标本。坛顶所植樟树证实了安福宜植樟木的地理环境与民众敬樟护樟的习惯和安福古代与樟树结缘的深厚,衍生了今天的“全国樟树之乡”品牌。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