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人文史话> >正文
话说龙泉书院
2015-12-01 14: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郭赣生

书院,又名精舍、书塾、会馆、、义学、义塾等等,它是封建时代较高层次的育才之所。科举取士刺激了书院的兴起,儒家思想“治于世”的功利性,吸附一代代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汲汲惶惶,不绝于途。“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平民百姓、中下层乡绅、知识分子要取得政治地位,惟有读书、应考、金榜题名,效力朝廷。

遂川,古称龙泉,龙泉虽处僻域,但历来重视教育。龙泉自宋后英才辈出,经济文化有较快发展,书院兴盛则是历史兴旺发展的印证,书院开启智力、培育人才功不可没。该县有史记载的书院共31所,其中宋代4所、明代2所,清代达到鼎盛25所,那时县有重点书院,乡有乡学,大村大姓还有合村合族或独村个族的书院,呈现“序庠相望,弦诵相闻,山间茅屋也闻琅琅书声”之雅景。

说到龙泉书院,该县衙前镇双镜村的新兴书院、堆子前镇鄢背村的燕山书院不得不提。新兴书院,是古庐陵最早的书院之一。创办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比吉安白鹭洲书院(1241)还要早200多年。燕山书院系当地彭氏一族所办,彭氏后裔男丁免费教育。书院虽规模不大,但严格的教育管理、出色的教学质量,遐迩闻名。近邻乡村,周边市县的学子纷纷前来求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的永新刘沆就曾在此读书。

新兴书院培养出众多俊杰,从宋至清,双镜科考的进士、举人、秀才达100多人。皇帝册封翰林以下的学士就有22人,朝廷、州、府所赐的牌匾达36块,现悬挂于彭氏宗祠梁上的“名登天府”牌匾,便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经济实力是兴办书院的基础保障,教育的发展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历史上,小小双镜,曾是聚集了上千流动和常住人口,形成3条小街、37号店堂门号木材转运的繁华驿站。

燕山书院的名气更在新兴书院之上,它是江西乃至全国家族书院建筑文化的经典,其建筑工艺、绘画艺术和保存如此之好均全国罕见。书院由黄氏开基之祖黄由相的3个儿子义方、义言、义齐共同出资修建,始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嘉庆十一年(1806)竣工,历时12年才得以完工。书院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982平方米。分内外2大结构部分:外部建有院门、棂星池、院坪、马厩;内院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天井置前厅、下房、左右厢房、讲学堂、文昌阁及辅房等组成的“四水归堂”四合院式建筑。整栋建筑飞檐翘角,廊回道转,柱梁纵横,气势非凡。院楼雕梁画栋,狮啸鹤舞、凤翥龙腾,彩绘栩栩如生。更令惊讶的是,200多年后的今天,大门门廊到两侧回廊及文昌阁天花板上,上百幅明理求学、修身立业的彩色人物故事画仍清晰如新,足见其工艺、艺术之精湛。燕山书院实行的是分班教育,从启蒙教育一直到县学都有。为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者既有族中先生,也有花重金延请的外地名儒。黄氏子弟及亲戚子弟在这读书,最多时达300人。燕山书院教学质量优良,江西南安知府周勋、广西太平知府黄存镗等就是从此走出。

土、客籍的竞争,促进了书院文化的发展。古时科举学额,历有定数,龙泉属吉洲偏僻之区,赋未盈万,清定岁试文武生各8人。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土、客籍竞争的筹码。客家虽财力不及土族,但崇文重教也不逊,“家虽贫,亦必令其子弟读书”,龙泉一些有名的书院,如新兴书院、燕山书院、八角楼书院(戴家埔)、蔚起书院(县城)等都为客家兴办。从宋以后,该县经科举举士的进士76人,其中客家40人,占52%;举人565人,客家384人,占68%,在科举举士的人数上客家占了土族的上风。但官职最大、科考成绩最好的均为土族人。土族的郭知章曾任刑部尚书、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显谟阁直学士,是庐陵53个尚书之一,理所成为龙泉古代的“第一高官”;土族的郭孝友取得殿试廷对第三名,荣摘“探花”桂冠,成为庐陵科举13个探花之一,这理所也成为龙泉古代科考的“第一才人”。有竞争,才有发展,这是颠不破的自然法则,土、客籍永不服气的科举竞争,才使得龙泉书院文化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