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图说庐陵> >正文
安福凤林古桥
2015-12-01 14:3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作者:启辰

1111

安福,赣东的福地,自古以来散落着很多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的古桥。它们在岁月的风雨中,夯实着安福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城东的人马桥,城北的集仙桥,孔庙前的青云桥,古村观溪的廊桥,武功山脚下的继志桥,罗隆基故居枫田的嘉陵桥,及至富有传说色彩的凤林桥,一座座形态各异,独具特色。

凤林桥,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县城中心,她连接着安福县城的新老两个城区,北宋元丰年间创建,明万历十四年增设了石栏杆,形成九墩十一孔的拱石桥。九个桥墩,泸水流来一向成刀刃形,用以缓解水的冲击力,任水力再大也无法将桥墩冲垮。单是这桥墩,就足以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你再看,那修桥用的都是矩形的花岗岩,一块至少有几十斤重,那时没有启动机,就靠着人工一块块用肩挑手抬,将古桥砌成。古桥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而历史正是靠无数的劳动人民来书写。

凤林桥从创建伊始,至今在历史的风雨中伫立了一千多年,漫长岁月的风吹雨淋,古桥依旧,只是桥石已斑驳,尽管外观已换“新衣”,看上去光鲜而又标志,但那巨大,且古老的桥砖仍然在昭示着,它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桥。据有关记载,桥全长一百六十四米,宽十七点五米,拱高八米。横跨于泸水河上,上形下 影相映,如桥似镜;水韵波光同舞,如诗如画。

公元1778年间凤林桥又重新修建,此次修建还在南北两岸各建一亭,南岸为“万安亭”,北岸为“百福亭”,意在纳八方之福,万年平安祥和。然而,随着岁月消逝,历史的风云变化,两亭都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看到的“百福”“万安”两亭乃是近几年重新修建的,每个亭内都有四副竖联,镶刻在亭中的八根石柱上,其意蕴深远。在南岸桥头的万安亭一端,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老樟树,历史有多久无法考究。老樟树枝干粗壮,叶茂成荫,恰似一位老将军,年复一年地守护这古老的凤林桥。或许正因为有这“老将军”的守护,凤林桥才能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顽强地伫立在泸水河上。

如今凤林桥旁高楼林立,桥两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周边是一派现代气息。泸水河上的凤林桥,伟岸、苍劲而又厚重,如凤凰涅槃,成为安福县城景观的一大亮点。当你手摸着这些一块就有几十斤重的桥砖时,定会倾听到她正在给你讲述着,那漫长的历史变迁,及那一个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相传,清朝皇帝乾隆游江南,欲上武功山的金顶峰上香拜佛。官船夜泊今枫田的松田码头,次日清晨御史鸣鼓起锚,期间码头一捣衣妇女,用捣衣棒敲铜盆应和。御史不悦责问妇女,妇女曰:“跳蚤小虫,谁曾未见,何以显摆。吾兄是左阁老,吾弟是右阁老,吾夫是吏部天官。”御史不敢造次,忙赔礼:“夫人,下官有眼不识金镶玉,看这山青水秀,盘龙踞虎的山川,毓秀钟灵,果真是人杰地灵。”妇女又曰:“松田,背靠武功山,泸水河之水浴脚,前有笔架山,五马回朝在后。泸水河上,三殿三桥,严田居上,成田居下,松田居中;寅陂桥在上,凤林桥在中,嘉林桥在下,泸水河将三桥连起成‘王’字,在加武功山上金顶峰一点,就为‘主’字,乃是天子地势也。”御史一听,惊出一身冷汗,忙禀告乾隆皇帝。皇帝摊开地形图一看,天造地设,此地要出“主”,欲与我争皇位。遂提御笔,下旨让地方官将泸水河改道松田码头,将寅陂桥、嘉林桥拆除,单剩凤林桥。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凤林桥在演绎着自己的历史,也在见证着安福的变化。历经千年风雨的凤林古桥,从浮桥、石墩桥、石拱桥前后有一百多县令、知县为修堤、建桥、修桥前赴后继,造福安福人民。据史料可查,有名、有姓、有记载的就有近50人,实属官吏为民、利民的象征。

凤林桥与桥头不远的洞渊阁,城东的东山文塔,城中的孔庙,四大古建筑遥相辉映。昔日的名桥名阁,名塔名庙,如今都已成为安福旅游观光的胜地。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