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民间文化> >正文
跳觋
2015-12-01 14:3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胡先辉

钟庄炎

胡先辉(口述) 钟庄炎(记录)

口述时间:2015年3月23日口述地点:胡先辉家里口述人:胡先辉,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傲上村委会拱桥村小组人,60岁,初中文化。

很早以前,在福建省古田县临水宫陈家庄有个乌虎庙,每年都要杀小孩祭乌虎。如果不杀小孩,乌虎就会劫走小孩的魂魄,使这一带的小孩病灾缠身,早逝夭亡。后来,观音老母晓得了这回事,便剪下三个手指的指甲,变成了三个人:陈氏奶娘、林氏奶娘和李氏奶娘,专门守护和哺育这一带的小孩。人们为了感谢三位奶娘的大恩大德,便挂起她们的画像,装坛设供,并在坛前为她们歌功颂德。这就是跳觋的起源。到了宋朝中时期,由那里一带的客家人把跳觋传到了江西。

东固人把跳觋的人称为“觋公”。跳觋包括装坛、请神、扎灶、开角、取水、接师、行罡、上文表、祭将、斩煞、藏禁、送神等程序。主要法器有话角、小锣和銮刀。跳觋的目的是为人们祈福禳灾。如给婴幼儿童藏禁、上锁;为孕妇镇水保胎以及给病人驱鬼招魂等。跳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法事活动,一部分为娱乐,也就是唱觋歌。觋歌有两种,一种是唱山歌,一种是唱花鼓戏。

我家历代跳觋,我是第七代传人。我25岁开始拜大伯胡承享为师,至今已有30多年了,做得最多的是给人家的小孩藏禁。做藏禁法事时,先在墙上挂好陈、林、李三位奶娘的画像,然后装坛设供。再由大伯扮成丑角,我扮小旦,就地演唱《奶娘催罡》和《解粮》等搞笑戏。以前,在偏僻的山村里,群众的文化生活很贫乏,很难看到电影和戏文,所以往往一家做法事,全村人都前来观看。我们的滑稽表演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表演结束,再穿戴法衣法帽、手拿小锣、肩挂话角,在坛前躬身礼拜,叩请本门祖师,然后每念唱几句经文就敲上一阵小锣,吹上几声话角。接着用红纸画符作诀,口念咒语,把画好的符贴在东主准备好了的禁罐子口上,用线香在符纸上烧一个小孔,再在纸上放七粒大米。经作法念咒之后,米粒自动跳进小孔,掉到罐里。还要把花童(小儿)的生庚八字写在生庚符 上一同放进罐里。然后用红布封罐口,用红绳扎紧,放到花童睡觉的房间里去。这就等于把花童的三魂七魄藏在了禁罐里,使邪神不知,恶鬼不见,花童从此平安无事,成人长大。

听我大伯说,以前藏禁,要东主请来12位亲戚朋友,如果是润年就要请13位来参与“移花”、“藏花”、“送花”等项目。手续繁多,耗时费力,往往要搞通宵,现在就简单多了。

人家小孩的外公外婆送来了颈圈、手圈或脚圈,也会请我们去做法事,做完之后再给小孩戴上,这就叫“上锁”。意思是把小孩的魂魄锁住了,凶神恶煞不能靠近了。

自从承享大伯过身(去世)之后,儿子胡怀通就成了我的好搭档。我们给人家做法事从来不讲钱。做完法事东主会打发我们红包,包多得多,包少得少,碰上生活困难的人家包上三、四百,我还会拿还人家。

我们靠画符念咒、施展法术能治好小孩的病,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事实。东固有个擅长小儿科的医生,治好了蛮多小孩的病,可他却治不好自家小孩的病。他把苦衷说给我听之后,我把他孩子的姓名和生庚八字“寄拜”在我家奶娘神的名下,他孩子的病就好了。至于什么原因,我无法用科学道理来解释。

在“文革”期间跳觋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觋公被当成“牛鬼蛇神”,我大伯挨过批斗,带高帽子游过街。一些法器和符诀图案以及手抄的歌词剧本,被红卫兵抄家搜到后烧掉了。

以前,我只是把跳觋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没想到它还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 现在跳觋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前不久,区领导还请我在二月二庙会上表演法术。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一定要把跳觋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