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纵谈庐陵> >正文
[第八章] 古镇名窑—千年古镇永和及吉州窑风采(4)
2015-11-30 15: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

五、器走天下

景德镇自古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民谣,吉州窑也是如此,产品行销国内外,流向天涯海角。赣江边的吉州窑,产品溯流而上,经赣州到大余,转陆路过梅关到南雄,水运到韶关,顺北江到广州港,再运往南洋、印度和非洲东岸。顺赣江而下,人长江或东进或北上,流向东亚西亚。唐代,瓷器当作一种新的产品列入朝廷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销往地中海各国,受到欢迎。两宋时期,陶器是出口的主要商品,数量大大超过了唐代。今天看来很普通的陶瓷器具,在中古时的欧洲人眼中是十分珍贵的。南宋末年,泉州通商贸易的有58个国家和地区,以出口瓷器为主。那时,贩运瓷器几乎与黄金同价,并且供不应求。北宋时,吉州窑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黑釉瓷和乳白瓷居多,彩绘陶具、木叶天目、兔毫斑、鹧鸪斑等成为名贵的产品,自然受到国外商人青睐。无法统计有多少吉州窑的陶瓷流到了海外,只能从目前还藏在国外的文物可见一斑。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彩绘花瓶十分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吉州窑的天目盏成为日本的传世之宝,其中的玳皮盏、木叶盏列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时间才能供人参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黑釉加花蝶纹瓶和卷草纹加彩壶,也是稀世之品。1976年,在朝鲜西南部新安海底打捞的一艘元代的贸易沉船上,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不少是吉州窑产品,有唐草纹彩绘花瓶、赤褐斑、玩具等,在众多的陶瓷器之中算是比较精致的。据专家们考证,该船是由福建泉州港开往韩国的商船。在印尼雅加达博物馆里,陈列了在印尼出土的中国古瓷,其中有吉州窑的黑釉黄斑碗。菲律宾对巴里昴遗址发掘时,出土了宋元时期的黑瓷和褐釉瓷,专家们认定这些陶瓷来自江西吉州和南方其他地方。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批中国文物中,称道:“吉州凤首白瓷瓶最为杰出……堪称瓷中尤物。”吉州窑陶器同全国各名窑陶器一样,作为外贸的主要商品之一,为促进国际经贸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古朴的庐陵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

六、制瓷名师

我在欣赏吉州窑琳琅满目的出土陶瓷时,在阅读有关吉州窑的史料时,常想道,是谁创造了如此精湛的艺术,是谁制作了令人赞叹不已的陶瓷精品?达官贵人不屑与“劳力者”为伍,儒者雅士也绝不会去弄那些泥巴。是蓬头垢面,用汗水维持生计的“草民”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融人劳动对象之中,使沉粘的土块变成了实用的器具,变成了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艺术品。可惜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像吉州窑这样的民窑,制瓷工匠没有“专利”权,也没有资格在正统的史册上留下所创的业绩。他们是谁?什么姓名?有何“简历”,一概不知。只能从出土文物留下的痕迹中,从别处的文字记载中,来“旁证”可能存在的制瓷名匠。

据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这“五窑”说的是五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的窑场,到底是哪五个?没有确切的记载。考古挖掘的陶瓷残片上,发现了“某某家记”、“某某家号”等字样。根据出土文物的分类,专家们认为“五窑”可能是指当时影响大、质量高、有多座窑的窑场,分别是舒家、陈家、张家、郭家、谢家窑场,每个窑场大概是以某姓氏的家族人员为主。但又发现了记有曾、朱、尹等姓氏的匣钵遗物,可见,当时还有众多的小窑场。遗憾的是没有史料记载各窑场的生产情况。仅舒家窑的描述散于各种史籍之中,才使我们有幸了解制瓷名师的零星事迹。

舒家窑是宋代当时负有盛名的一个窑场。是谁为“技术骨干”?只称舒翁、舒娇父女。“翁”是对年长男人的尊称,“娇”是对年青女子的爱称,具体什么名字,目前还没考证出来——可能永远考证不出,古代的“贱民”没有字号,随便叫一个名字罢了。明代天顺年间(1457一1464年)出版的陶瓷著作《新增格古论》中,肯定了他们的事迹及其所作的贡献。该书卷七《古窑器论》中评述道:“吉州窑,出今吉安府庐陵县永和镇……宋时有五窑,书(舒)公烧者最佳,有白色,有紫色。花瓶大者值数金,小者有花,又有碎器最佳。”清代的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一书的卷七《吉窑考》中,叙述较具体:“吉州窑,宋时吉州永和市窑,即今之吉安府庐陵县。昔有五窑,具白色、紫色,紫有与紫定相类者。五窑中,惟舒姓烧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名舒娇,尤善陶……花瓶大者值数金,小者有花。”清初的著名诗人施闰章曾在康熙初年来到吉安分守湖西道,写了不少记叙庐陵人文历史的文章。他在《矩斋杂记》中道:“宋时江西窑器,古庐陵之永和市,有舒翁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日舒娇,其炉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余尝得一盘一盏,质苍白而光黝,然以注水,经月不变。望之知为古物。”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可推断,舒翁、舒娇确有其人,制瓷的工艺高超,在吉州窑众多的窑场中,知名度最大。他们生产的瓷器,一部分是玩具,有牛、鸡、猪、狗等动物,也有象棋、瓷珠等娱乐品;一部分是日用瓷类,如碗、盘、杯、盏、炉、瓮、罐等,质地优良,盛饭不馊,盛水不变味。至今,永和仍有古陶瓷盛饭不馊的传闻,可能是陶瓷具透气性能好的缘故。舒家父女制作的产品,市场上销路很好,流传也很广。有的精品价格很贵,上层社会的人也很喜爱,文人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记了下来。舒氏父女肯定制造了无数精良的陶瓷,其代表作的记叙,只见很少的几处。佛教圣地青原山清初时的药地和尚,是削发为僧的抗清志士、著名的思想家,俗名方以智,他在《游永和记》中记载:“今青原殿上所供大净瓷,乃永和窑舒翁之女所画也。白地加釉,五彩烂然,久盛水其中,不变色味。”舒氏父女制作的佛瓶,一直置于著名的禅宗七祖之地的佛殿之上,被僧侣称为“神壶宝瓶”,当作传世的宝物,可见其珍贵。《中国美术辞典》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都把舒娇作为宋代著名瓷塑家人传。

曾闻名天下的吉州窑留下文字记载的制瓷大师,仅舒氏父女,令人遗憾。但已很值得庆幸的了。无数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中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可正是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