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 教育快评> >正文
学生为何喜欢有害的“作业神器”?
2015-11-25 14:40 来源: ifeng.com

近日,一款被称作“作业神器”的移动应用软件成了不少学生的新宠,只要把不会做的难题拍照,短时间内就有所谓的“学霸”或“老师”来帮忙解答。尽管深受学生青睐,但这款“神器”以及众多“日新月异”的教育科技产品对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舆论颇有争议。

学生热衷“作业神器”,不少家长和老师却忧心忡忡。

不少家长认为,这些“搜题”或者“作业”软件名字虽不同,但是功能基本一样,全是通过拍照来搜出作业题目的答案。有的有解题步骤,有的直接给出答案。孩子都不用动脑子,直接抄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写作业和抄作业没有区别。此外,使用软件就意味着学生要用手机上网,一上网,就会顺便上QQ,再去玩玩游戏……

一位接受媒体采访的老师不无担忧地说:“如果学生长时间用上此类软件就很可能产生惰性。假如他们真的没有把题弄懂,只是一味地追求答案,这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帮助”。“现在的’神器’并不能保证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如果答案不正确也很容易误导学生。”

总的来说,家长和老师们觉得“作业神器”有两大危害:一是学生们不仅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求助“神器”,“会做”的题目也希望由神器解答,这会让学生产生惰性。二是即使是请教那些不会做的题目,“神器”答题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习的规律,能否被学生内化,这还是未知数。

一些教育学者也认为“作业神器”不仅不“神”,还会有很大危害。

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晓林表示,“作业神器”是很有危害的一种方式。现在的学生如果把使用“作业神器”当作捷径,有可能将教育、教学进入到一种索引文化中去,就是用索引代替自己的思考。现在,很多在线教育将教育原有的褶皱性拉为平直。传统教育平时的授课课程一般有6个环节,备课、授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其中,作业环节是最具褶皱性的东西。如果一下拉成平直,整个教学环节的缺失会让学生未来缺少一种思考的习惯。如果把思考、思维习惯丢了,那么这个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也有人认为,“作业神器”之所以很有市场,与现有的教育评价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需求不无关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道,在线教育机构推出的“作业神器”,有迎合畸形的教育需求的意图。抄袭作业,是因为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作业神器”的出现,是现有的教学和考试方式造成的。由于现有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过于简单,导致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模式化的作业训练。因此,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想通过“题海”的方式能够在考试中多拿一分。如果考试方式不再是只要求“标准答案”,如果对学生的教学采取开放式探索,“作业神器”也就不适应了。因此,只要评价方式没有改变,“作业神器”还会有一定市场。

换个角度看,“作业神器”的流行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挑战,促使学校推进作业改革。如果只是让孩子做这些书面的、印刷好的作业,很容易就找到“参考答案”。在教育中,应该给孩子们更多探究性的作业,这些作业没有“标准答案”,作业的目标是对知识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熊丙奇则建议各在线教育机构在努力探索创新时应该思考教育意义,坚持教育价值。认为教育机构的经营者,应该是“企业家+教育家”,在推出新的教育产品时,要从教育角度,进行充分论证,不能只顾经济利益。

如果两端齐用力,即一方面由改变作业的形式入手,逐渐过渡到改变整个教育评价方式,以铲除“作业神器”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如果更多懂教育的人加入在线教育,就可以改变目前不少在线教育产品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状,开发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产品。

结语:技术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要看人们如何使用。但问题是,技术工具的研发和流行又必然是因人们的需求而起的。所以,与其对各种“神器”忧心忡忡,不如踏踏实实地推进包括学校和家庭在内的整体的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梁前辉)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