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崛起能源城
打开泰和工业版图,新能源产业成为泰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极。盘点泰和能源项目,高山风能、平原光能和河谷水能三箭齐发。

□刘向明、易世勇

打开泰和工业版图,新能源产业成为泰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盘点泰和能源项目,高山风能、平原光能和河谷水能三箭齐发。

自2012年天湖山风能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后,泰和在新能源产业的进程上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高端能源项目扎堆而至,他们在高山上发展风能、平原发展光能和河谷发展水能,短短3年时间,水能、风能和光能三位一体在泰和风生水起,百亿新能源产业规模初显,一座能源之城正崛起。

定位

定位准才能发力准,思路清才能天地宽。

如何定位?新常态下,只看速度不管生态显然不行。泰和县敏锐捕捉到新能源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产业,具有四大独特优势:一是产业起点高,二是平台投入低,三是综合效益好,四是辐射带动大。

如此朝阳产业能否在泰和落地生根?泰和县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认真分析县情,泰和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四周多山脉丘陵,中间为河谷平原,地表水平均总量达22.44亿立方米,并且光能充足,日照充裕,年均日照1756.4小时,四季分明。泰和的山山水水为光能、水能和风能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为县里发展新能源产业增添了信心。

为此,该县果断调整发展思路,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选在战略性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县绿色崛起的引爆点,确立了“建能源基地、促转型升级、图绿色崛起”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引十亿企业,建百亿基地”的发展目标,开启了打造百亿新能源产业的新时代。

破题

泰和新能源项目的破题始于5年前。

2010年,在中电投入驻泰和之初,为打消中电投决策层南方无风电建设条件的顾虑,该县主要领导转换思维,以邀请登山休闲为名,把中电投考察代表带上了天湖山峰顶,通过实地感受,终促项目落地。

当年10月,泰和成功引进中电投天湖山风能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一年可节约标准煤10万吨,年发电量将达3400万千瓦时,并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天湖山风能项目一举三得,这种好事吸引了该县主要领导目光,并及时捕捉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能,将县里最好的要素资金源、最大的政策扶持和最优的干部聚集到新能源产业,从三方面进行破题。

聚焦国企。该县通过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态,把招商对象锁定为“国字号”企业,在县发改部门专门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在县商务局设立京津冀产业招商办和驻江苏、浙江招商办,广泛搜集新能源信息。目前,该县引进的7个新能源项目个个“出身名门,身世不凡”,中电投、中车集团是世界知名的“国字号”集团公司,华润集团是2015年全球排名115位的500强企业。

诚心招引。面对争取投资项目的挑战,泰和以诚心换取项目投资者的信心,县里每个重点新能源项目均由县主要领导挂帅、亲自洽谈、亲自督办和亲自协调,在引进正泰光能项目中,县委主要领导先后三次去省里争取光伏产业指标,多次拜会客商洽谈落户事项。

机制活跃。在全县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引进和落户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单位、乡镇,除抵引进进园项目任务外,视投资给予考核加分奖励,同时,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帮扶,对每个新能源项目,组织专门的项目推进办公室,以此在全县上下形成聚焦新能源产业、优先发展新能源项目的浓厚氛围。

发力

天湖山风能项目的成功引进打开了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闸门。

泰和积极把自然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在高山发展风能项目,在平原发展光能项目,在河谷发展水能项目,三大新能源项目持续发力。

风能发电裂变扩张,自天湖山风能发电项目成功建设后,吸引了众多风能发电企业对泰和风能资源的密切关注,目前总投资22亿元的华润集团碧溪风能发电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新天绿色能源老营盘发电项目相继完成选址,进入测风阶段。

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泰和首个太阳能项目———天合光伏电站首期装机近期将并网发电,省内单套机组装机容量最大的正泰光伏电站项目正紧张施工,同时投资22亿元的中车集团光伏电站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创新光伏电站项目正在选址中。

水能发电增容扩量,泰和拥有仁善河等11条支流构成羽状的赣江体系,为水能发电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县共建设水力发电站23座,总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6亿度。特别全省重点航电项目———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总库量达7.43亿立方米。

风能、电能、水能三箭齐发,据统计,年内新能源产业年上网供电达到20亿度的产能,3年内,新能源产业实现上网供电50亿度,将实现产值超百亿元,成为继电子信息产业后助推泰和绿色崛起的又一重要工业板块。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