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三最”推进用产业富民 “四个一”工程助推百姓脱贫致富
来源: 吉安通讯 2014-01-26 10:3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罗三根、王修明

“我目前只建了一个鸡棚,按一批6000羽计算,每年出栏肉鸡1.8万羽,纯收入将近6万元,平时还可以在家种种田,或者去县城工地上做点小工,一年下来总收入差不多有10万块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家住永和镇周家自然村的养鸡户周丕耀日前对记者算了一下自家的收入账。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他的心里乐滋滋。周丕耀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我县推出的一户一个鸡棚的科学养殖致富工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要求,按照省委强卫书记“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创造新鲜经验,为农村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的要求,我县坚持扶贫工作向“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三最”地区推进,用井冈蜜柚、横江葡萄等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实际,我县推出了“四个一”百姓致富工程,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的千村万户老乡致富工程、一户一亩横江葡萄的百姓致富工程、一户一个鸡棚的科学养殖致富工程、一户一人进园区就业的移民扶贫致富工程。力求通过“四个一”产业富民工程,带动全县7—8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实现每家每户有一项致富产业,每户每年有1万元以上的产业收入,帮助人民群众圆上致富梦。

一户一亩井冈蜜柚的千村万户老乡致富工程

我县紧紧抓住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桔项目实施县这一契机,积极整合各方财力,倾力扶持打造蜜柚产业。广泛动员全县广大农民及外来投资客商,利用缓坡荒山、荒地和残次林地,房前屋后、庭院、村旁、路旁空闲地等,分三年重点打造敦永线、吉新线和吉福线井冈蜜柚产业带,在上述三条公路主干道沿线一公里范围内,全面推进井冈蜜柚产业建设,力争三年内全县新增井冈蜜柚10万亩;并且每年根据美丽乡村建设配套安排6000户农户参与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井冈蜜柚基地面积5万余亩,蜜柚产业实现了从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的突破。同时通过农业招商,成功引进上海奕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县发展蜜柚种植和蜜柚深加工项目,将有力促进我县蜜柚产业的发展。

一户一亩横江葡萄的百姓致富工程

我县种植横江葡萄已有l0多年的历史,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横江葡萄已成为全县一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和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提高产业吸引力,调动农户种植横江葡萄的积极性,我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为主、适当补助”原则,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产业化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支持,对新增葡萄种植农户每亩奖补600元,并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支持重点葡萄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采取全程保姆式服务,从事横江葡萄产业的农户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基地规模成倍递增。2013年,全县横江葡萄种植面积突破4.1万亩,总产量3万余吨,产值2亿多元。直接带动3500余户葡萄种植农户,农民种一亩葡萄平均纯收入7000余元。同时,带动了禽畜养殖、农村运输、农资销售、葡萄营销、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全县从事横江葡萄产业相关的人员2万多人。

一户一个鸡棚的科学养殖致富工程

我县属丘陵地带,山林较多,具备发展禽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农民家家户户也有养鸡的传统,但一直处于生产力低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养殖状态。2013年,我县开始大力推行“养户效益倍增计划”,通过提高单个养户管理能力和规模,提高养户效益。在现有养户中试点推广暖风炉、自动喂料、集中育雏和机械清粪设施,新建控温调湿的智能化养鸡小区。推广温氏智能化养鸡技术,使单个农户(2个劳力)养鸡从500平方米增加到1500平方米,年出笼肉鸡由2万羽增加到5—6万羽,年纯收入由4万元增加到10—12万元。同时,以吉安温氏禽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江西正邦禽业公司固江养殖基地为龙头,重点布局在凤凰镇、敦厚镇、横江镇、永和镇、永阳镇、登龙乡、梅塘镇、万福镇等乡镇,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肉鸡养殖,提高肉鸡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在未来3—5年将带动全县1万户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年出笼肉鸡达到5000万羽。

一户一人进园区就业的移民扶贫致富工程

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需要,加快深山区、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群众转移就业步伐,同时满足工业园区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省移民扶贫搬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县坚持以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以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农民转移进城为主抓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前我县已在凤凰工业园区规划用地300亩,积极筹建县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政策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至2020年,可望完成移民搬迁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